时间: 2025-05-10 10:0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4:33
原文展示:
张兖下第随桂阳乔监使之湘中 杨亿 〔宋代〕
建溪曾共听猿声,十载文场未策名。 流落祇因孤剑在,穷愁已有二毛生。 荆州暂去依刘表,汉殿无由薦马卿。 一路骚人旧山水,登临且莫动归情。
白话文翻译:
我们曾在建溪一同聆听猿猴的叫声,十年来在文场上未能取得功名。 流离失所只因一把孤剑相伴,穷困愁苦中已有白发滋生。 暂时离开荆州依附刘表,却无缘在汉殿推荐马卿。 一路上经过的都是古代骚人墨客的旧山水,登高望远时请不要轻易动起归乡之情。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婉约含蓄著称,尤以七言律诗见长。此诗反映了诗人科举失意后的流离生活和对未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杨亿在科举失意后,随桂阳乔监使前往湘中途中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十年文场生涯的回顾,以及对未来前途的忧虑和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科举失意后的心境。首联回忆过去在建溪共听猿声的情景,与十年文场未策名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颔联以孤剑和二毛生为象征,表达了诗人流离失所和穷困愁苦的生活状态。颈联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依附于权贵却无法推荐贤才的无奈。尾联则以骚人旧山水为背景,劝慰自己不要轻易动起归乡之情,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科举失意后的流离生活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对比、象征和典故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孤剑”象征什么? A. 孤独和坚持 B. 权力和地位 C. 财富和荣耀 D. 友情和亲情
诗中的“二毛生”指的是什么? A. 头发花白 B. 年轻时的梦想 C. 过去的回忆 D. 未来的希望
诗中的“依刘表”典故出自哪里? A. 《史记》 B. 《汉书》 C. 《三国志》 D. 《后汉书》
诗中的“薦马卿”典故出自哪里? A. 《史记》 B. 《汉书》 C. 《三国志》 D. 《后汉书》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