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1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16:08
已踰乌盭山,未涉狐奴水。
饥羸形骸黑,枕戈待明起。
将军方蹋鞠,天地入马箠。
吾侪亦何人?一死等蝼蚁。
已越过乌盭山,尚未渡过狐奴水。
饥饿瘦弱的身体黝黑,枕着武器等待天明的到来。
将军正在踢球,天地间的气息都在马鞍中。
我们又算是什么人呢?一死跟蝼蚁没有差别。
作者介绍:郑元祐,元代诗人,擅长边塞诗,作品多关注战争和士兵的艰辛生活。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士兵处境的同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战乱频繁之际,作者通过描绘士兵在边境的悲苦生活,表达对战争残酷的控诉。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塞士兵的艰辛生活,表现出一种悲壮的情感。开头两句交代了地理位置,营造出一种远离故土的孤独感与无奈感。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士兵饥饿、疲惫状态的描写,传达出对战争残酷的切身感受。最后两句则通过疑问句式深化了对人生命价值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士兵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在战乱中人命如蝼蚁的无奈和悲哀。
全诗通过视觉与情感的结合,让读者感受到战争带来的苦难与无情。诗中运用的“枕戈待明起”这一意象,不仅体现了士兵的疲惫,也象征着他们面对未知命运的无力感。整首诗在描写具体景象的同时,升华到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现了郑元祐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兵士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人生命的脆弱,表达了对士兵命运的同情与对战争的控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乌盭山”象征什么?
“饥羸形骸黑”中的“羸”字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吾侪亦何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这些内容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出塞七首,效少陵 其一》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