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丙申岁书怀

《丙申岁书怀》

时间: 2025-04-29 23:37:31

诗句

素书犹在箧,白发忽盈簪。

空费千金学,何尝一称心。

呼鸡秋岸远,饮犊夜江深。

欲问三迁术,陶朱不可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37:31

原文展示:

丙申岁书怀 袁凯 〔明代〕

素书犹在箧,白发忽盈簪。 空费千金学,何尝一称心。 呼鸡秋岸远,饮犊夜江深。 欲问三迁术,陶朱不可寻。

白话文翻译:

素雅的书籍仍在书箱中,白发不知不觉已满头。 花费了无数金钱学习,却从未有一次感到满意。 秋天在岸边呼唤鸡群,夜晚在江边给牛饮水。 想要询问三次迁徙的技艺,但陶朱公的智慧已无处可寻。

注释:

  • 素书:指素雅的书籍。
  • 箧:书箱。
  • 盈簪:满头,形容白发多。
  • 千金学:指花费大量金钱学习。
  • 称心:满意。
  • 呼鸡:呼唤鸡群。
  • 饮犊:给牛饮水。
  • 三迁术:指陶朱公的迁徙致富之术。
  • 陶朱:指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夫,后隐居经商,成为富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学问的投入与实际收获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古代智者智慧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丙申年,具体年份不详,但从诗中内容推测,作者可能是在反思自己的学问之路,感叹学问的艰辛与现实的无奈,同时表达了对古代智者如陶朱公的敬仰与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素书的保存与白发的增长,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执着与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空费千金学,何尝一称心”一句,深刻揭示了学问之路的艰辛与收获的不确定性,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与迷茫。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追寻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学问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素书犹在箧,白发忽盈簪。

    • 素书象征学问,箧代表保存,白发盈簪则暗示时光流逝,学问虽在,但人已老去。
  2. 空费千金学,何尝一称心。

    • 千金学表示大量投入,称心则指满意,这里表达了学问之路的艰辛与收获的不确定性。
  3. 呼鸡秋岸远,饮犊夜江深。

    • 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孤独与追寻的情感,秋岸远、夜江深都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与深邃。
  4. 欲问三迁术,陶朱不可寻。

    • 三迁术指陶朱公的迁徙致富之术,陶朱不可寻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智者智慧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素书与白发,学问的保存与时光的流逝形成对比。
  • 象征:秋岸远、夜江深象征孤独与追寻。
  • 典故:陶朱公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智者智慧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问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揭示了学问之路的艰辛与收获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古代智者智慧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素书:象征学问。
  • 白发:象征时光流逝。
  • 秋岸远、夜江深:象征孤独与追寻。
  • 陶朱公:象征古代智者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素书犹在箧”中的“箧”指的是什么? A. 书箱 B. 书桌 C. 书架 D. 书本

  2. “空费千金学,何尝一称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满意 B. 失望 C. 喜悦 D. 平静

  3. 诗中提到的“陶朱”指的是谁? A. 范蠡 B. 孔子 C. 孟子 D. 老子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和平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袁凯的《丙申岁书怀》都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寻,但杜甫更多关注国家大事,而袁凯则更侧重个人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代诗人的精选作品,有助于了解明代诗歌的整体风貌。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诗歌的演变。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四贤古风寿帅阃·老聃子 四贤古风寿帅阃·和安老人 四贤古风寿帅阃·广成子 四贤古风寿帅阃·赤松子 留春令 送程给事知越州 其一 众乐亭 召赴资政殿听读诗义感事 题招题院静照堂 岁日书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兴味索然 香字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墨工 包含衣的成语 乚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虚寂 笑里藏刀 时望所归 干风 揣歪捏怪 改玉改行 诣学 六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