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拟唐人四时宫词二十首次官汝清韵 其四

《拟唐人四时宫词二十首次官汝清韵 其四》

时间: 2025-04-23 23:25:23

诗句

寂寥柘馆绕宫墙,辇路经春草色芳。

见说良家进倾国,仍闻方士访华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25:23

原文展示:

寂寥柘馆绕宫墙,
辇路经春草色芳。
见说良家进倾国,
仍闻方士访华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寂的环境,柘树环绕着宫墙,春日的草色芬芳,显得格外生机勃勃。有传言说某个良家子弟可以倾国倾城,依然有人在寻找方士,渴望寻求长生不老的秘密。

注释:

  • 寂寥:寂静、冷清。
  • 柘馆:柘树生长的地方,古代可能指某种宫殿或官邸。
  • 辇路:指皇帝乘坐的车辇所走的道路。
  • 倾国:形容女子的美丽动人,足以使国家倾覆。
  • 方士:指道士,古代专门研究道教和长生不老术的人。
  • 华阳: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长生之地,象征着追求长生的理想。

典故解析:

“倾国”一词常用于形容美丽的女子,如西施、王嫱等,其美丽可以使国家失去平衡。诗中提到的“方士”则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古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反映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超脱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源,明代诗人,其作品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作引喻,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色与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与人世间的传言,构建了一个既生动又富有哲理的意境。诗中“寂寥柘馆”一语,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孤独冷清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敏锐观察。接着,春草的芳香与生机,形成了与前面寂寥的对比,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便在孤独中也要发现生活的美好。

在诗的后半部分,提到“良家进倾国”,引发了对美好与权力的思考,这种对人间美丽的渴望与追求,使得诗的情感更加复杂。而“仍闻方士访华阳”的句子,则引入了追求长生与超脱的主题,体现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索,暗示了对世俗繁华的反思。

全诗在情感的抒发中,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交融,给人以深刻的思考空间,体现了江源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寂寥柘馆绕宫墙:描绘出一种孤寂的环境,柘树围绕着宫墙,暗示着宫廷生活的封闭与孤独。
  2. 辇路经春草色芳:春日的草色鲜艳,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形成与前句的鲜明对比。
  3. 见说良家进倾国:传言中美丽的女子能够倾国倾城,反映了对美丽的向往与追求。
  4. 仍闻方士访华阳:人们依然在追寻长生不老的秘密,表明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与追索。

修辞手法:

  • 对比:寂寥与芳香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象征:柘树与春草象征不同的情感和生命状态。
  • 借代:通过美丽女子与方士,反映出人们对美好与长生的渴望。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孤独与生命意义,表达了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对美丽与长生的追求,展示出古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柘馆:象征着孤独与封闭的环境。
  • 春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良家:代表着美丽与社会地位的追求。
  • 方士:象征着人们对长生与超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倾国”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美丽的女子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D. 一种建筑

  2. “方士”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武士
    B. 学者
    C. 道士
    D. 诗人

  3.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哪些内容? A. 自然风光
    B. 人生哲理与追求
    C. 战争与和平
    D. 爱情与友情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此诗相似,都是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前者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本诗则更多地探讨生命的哲理与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江源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查询

中秋 诗品二十四则。清奇 诗品二十四则。劲健 诗品二十四则。洗炼 华下 秋景 独望 鹧鸪天 其五 元夕不出 女郎山 湖上寓居杂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芳 惜孤念寡 万殊之妙 必要劳动 耐久 里字旁的字 朴实无华 爱老慈幼 臣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包含缚的成语 镜圆璧合 存亡续绝 彑字旁的字 造恶不悛 心字底的字 包含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