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3:31
诸子皆蠡管,惟聃说大方。
其隅四无有,于道两相忘。
未易五车尽,难将寸矩量。
楚辞迷极际,柳对昧中旁。
鸟止丘何小,蜗争角许忙。
更须参孟叟,归宿要知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反思和对人生归宿的思索。诸子百家如同小小的蠡管,唯有老子所说的“大方”最为深远。哲学的边缘处没有任何实质,而在道理上二者都已忘却。要想完全理解五车书籍的内容并不容易,而用一把尺子来度量生活的意义更是困难。楚辞的深意让人迷惑,柳树在昏暗的旁边显得含糊不清。鸟儿栖息在小小的丘上,蜗牛却忙着争夺狭小的角落。更要参透孟子所说的道理,回归到自己的故乡,才能找到归宿。
刘克庄,字梦阮,号秋水,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豪放、清新的风格著称,致力于描绘自然与人文,自成一派。
该诗写于宋代,正值士人面对社会动荡和个人理想的困境。通过对古代哲学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与思考。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思考人生意义和哲学思想的空间。诗人首先通过“诸子皆蠡管”来引入对哲学的思考,暗示古代哲人虽然众多,但其见解往往是狭隘的。接着提到老子所言的“大方”,表明了对道的理解超越了常规的框架,给予读者一种思维的开阔与自由。
在后续的句子中,诗人用“未易五车尽,难将寸矩量”表达了知识的浩瀚与人生的复杂,强调了对于生活的理解不能仅靠书本的知识,而必须结合实际体验。接下来,“楚辞迷极际,柳对昧中旁”展示了文学的迷人和复杂,诗人仿佛在说,虽然楚辞的意境深远,但有时也会让人迷失。
最后几句,诗人通过对比鸟与蜗牛的形象,表现了对生活的不同态度,暗示在纷繁的世事中,归宿感和故乡的意义是每个人心中最真实的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显示了刘克庄对古代哲理的思考,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归宿的深切关注,给人以启发和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哲学与人生的探讨,传达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对归属感的渴望,强调了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归宿的重要性。
“诸子皆蠡管”中的“蠡管”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归宿要知乡”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使用的比喻手法主要用来强调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