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

《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

时间: 2025-05-10 03:41:47

诗句

几点朝来小雨斜,未应造物妒山家。

陡惊春报千林信,拟问天留数日花。

写物只今须老笔,染根何处有灵芽。

彩云过眼真如梦,著意追摹岂好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1:47

原文展示:

几点朝来小雨斜,未应造物妒山家。
陡惊春报千林信,拟问天留数日花。
写物只今须老笔,染根何处有灵芽。
彩云过眼真如梦,著意追摹岂好夸。

白话文翻译:

早晨的小雨斜斜地落下,似乎并不是天意要妒忌这山中的花草。
突然听到春天的消息,传来千林的信号,想要询问天空:能否多留几天的花期?
画物的技艺如今已需依靠老练的笔法,难道能在何处找到灵动的芽根?
彩云在眼前掠过,真如梦幻一般,若是刻意追求描摹,又何必自夸?

注释:

  • “几点朝来小雨斜”:早晨的雨水轻轻洒落,描述了春天的细雨。
  • “未应造物妒山家”:这里的“造物”指自然,诗人觉得雨水并非天意要嫉妒山中美丽的花。
  • “陡惊春报千林信”:突然听到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信号。
  • “拟问天留数日花”:想要向天询问,能否让花多留几日。
  • “写物只今须老笔”:如今画花需要老练的技法。
  • “染根何处有灵芽”:想知道在哪里能找到新的生机。
  • “彩云过眼真如梦”:彩云在眼前一掠而过,宛如梦境。
  • “著意追摹岂好夸”:刻意去追求描摹又何必自夸。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春报千林信”可以理解为春天的到来,古代文人常以春为生机的象征,这里暗含了对春天生机盎然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骥,号雪窗,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主攻诗词。其作品大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事的关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以瑞香花为题,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悟,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大自然的敏感。前两句以“几点朝来小雨斜”开篇,营造了一个清新而温柔的春晨意境,细雨轻扬,使得自然界显得更加生动。接下来“未应造物妒山家”则引出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诗人似乎在为大自然的美丽辩护,表达出一种无奈与期望。

“陡惊春报千林信”一句,展现了春天来临的信号,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诗人对于花的期待和对时光的珍惜在此刻达到了高潮。接下来的“写物只今须老笔”,则隐含了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表明了诗人对自己技艺的自省与追求。

最后的几句,诗人以“彩云过眼真如梦”所描绘的瞬息万变的自然,反映出生命的短暂与梦幻。整首诗在对自然的赞美中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诗人似乎在感慨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而难以把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点朝来小雨斜”:描绘了春晨轻雨的景象,营造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未应造物妒山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珍视,反映其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陡惊春报千林信”:传达了春天的到来是生命的象征,令人振奋。
  • “拟问天留数日花”:表达了对春花短暂生命的惋惜,渴望时间暂停。
  • “写物只今须老笔”:反映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技巧,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 “染根何处有灵芽”: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渴望与探索。
  • “彩云过眼真如梦”:体现了人生如梦的哲学思考,强调时间的流逝。
  • “著意追摹岂好夸”:提醒人们追求艺术时应保持谦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彩云过眼”将瞬息万变的自然比作梦境,增加诗的意境。
  • 拟人:如“造物妒山家”,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朗朗上口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生命力的向往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透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与艺术之间的深刻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雨:象征生命的滋润,春天的到来。
  • 山家: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诗人的归属感。
  • 千林:象征春天的繁荣与生机。
  • 灵芽:象征新的生命与希望。
  • 彩云:代表瞬息万变的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几”指的是: A. 一点
    B. 几点
    C. 零星

  2. “陡惊春报千林信”中的“春”指的是: A. 春天
    B. 青春
    C. 春水

  3. 诗人希望天留数日花,这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B. 对时间的无奈
    C. 对春天的渴望

答案:

  1. B
  2. A
  3. A, B (均可接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夜洛城闻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苏轼《春夜洛城闻笛》: 侧重于春夜的宁静与思绪,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 通过月光与饮酒,展现孤独与对人生的感悟。

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但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生命的短暂,而苏轼和李白则更多地通过夜景与酒意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成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酒泉子·谢却荼蘼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臣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耸壑凌霄 见力 锥心刺骨 里字旁的字 饥穷 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造次行事 传之不朽 肃正 嘘唏不已 福惠 八字旁的字 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