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4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40:32
原文展示:
点绛唇·疏柳残蝉 曹组 〔宋代〕
疏柳残蝉,助人离思斜阳外。淡烟疏霭。节物随时改。水已无情,风更无情。兰舟解。水流风快。回首人何在。
白话文翻译:
稀疏的柳树上蝉声断续,斜阳外增添了离别的思绪。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云霭,随着时节的变化而改变。水流已经无情,风更是无情。船儿解缆,水流急速,风也快。回头望去,人已不知何处。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组,字彦章,宋代诗人,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离别情感的深刻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秋日离别之际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疏柳残蝉》以秋日的景物为背景,通过对“疏柳残蝉”、“斜阳外”、“淡烟疏霭”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离别氛围。诗中的“水已无情,风更无情”运用了拟人手法,增强了自然景物的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无奈和思念。结尾的“回首人何在”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失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展现了人生离别的普遍主题。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疏柳残蝉”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日的萧瑟 C. 夏日的炎热 D. 冬日的寒冷 答案:B
“水已无情,风更无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诗的结尾“回首人何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思念 D. 平静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