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杕柏寄傅钦之三首

《杕柏寄傅钦之三首》

时间: 2025-05-01 05:30:31

诗句

洋洋者膛,泛彼中流,于渚于洲。

思其可思,知其可知。

其逝勿追,其来勿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0:31

原文展示:

《杕柏寄傅钦之三首》

洋洋者膛,泛彼中流,于渚于洲。思其可思,知其可知。其逝勿追,其来勿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洒脱的心境。辽阔的河流在这里汩汩流淌,水面波光粼粼,流经沙洲和岸边。我思念的东西是可以思念的,我所能理解的事情也是我所能理解的。对于已经逝去的,不必去追寻;对于未来的到来,也不必去期待。

注释:

  • 洋洋者膛:形容水流辽阔而深厚。“洋洋”表示宽广,气势磅礴;“膛”在此指水的流动。
  • 泛彼中流:在水流中漂浮、游荡。这里表现出一种随意的状态。
  • 于渚于洲:在沙洲和河岸之间。
  • 思其可思,知其可知:所思之事是可以思考的,所知之事是可以理解的。
  • 其逝勿追,其来勿期:对过去的事不要追求,对未来的事也不要期待。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一种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和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对时间的放松和对人生的淡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退之,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编撰《资治通鉴》而知名。司马光的诗歌风格清新,常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司马光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沉思和对岁月流逝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杕柏寄傅钦之三首》以其清新洒脱的风格,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常和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宽广的空间感,象征着自由与豁达。诗中“思其可思,知其可知”表达了对自己所思所念的清醒认知,强调了人应该知足常乐,不必强求不必要的东西。最后两句“其逝勿追,其来勿期”更是点出一种人生的哲学:既要接受过去的逝去,又要对未来的到来保持一种开放和放松的心态。这种思想不仅是道家思想的体现,也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哲理性和实践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洋洋者膛”:开篇即以宽广的水流引入,给人以自在的感觉。
    • “泛彼中流”:继续扩展景象,与前句呼应,表现出一种游荡的状态。
    • “于渚于洲”:描绘自然环境,增强空间感。
    • “思其可思,知其可知”:强调思考与理解的能力,表达一种理智的态度。
    • “其逝勿追,其来勿期”:总结性地表达对时光的顺其自然的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水流象征人生,宽广而不可捉摸。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强调接受过去和未来的无常,体现一种道家哲学的智慧。

意象分析:

  • 水流: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 沙洲与岸边:代表生活中的不同阶段和选择。
  • 思与知:体现出人类的认知能力和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洋洋者膛”中的“洋洋”意指: A. 狭窄 B. 宽广 C. 深沉

  2. “其逝勿追,其来勿期”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A. 对过去的执着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人生的淡然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维与司马光的诗歌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王维的诗更加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司马光所写则更倾向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两者在风格上有显著差异,但都体现了宋代诗歌的深厚文化底蕴。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
  • 《司马光与他的时代》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无题八首 其八 无题八首 其七 有怀二首 其一 吴门依易生韵十一首 其十一 本事诗十首 其九 本事诗十首 其八 本事诗十首 其七 寄调筝人三首 其一 东居杂诗十九首 其十九 东居杂诗十九首 其十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瓦字旁的字 杨吴 经久不衰 宣圣 欠字旁的字 缩鬯 五帝三皇 一挥而就 波路壮阔 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頁字旁的字 婢作夫人 歺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星霜屡移 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气字旁的字 打牙撂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