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瑞鹤仙·赋情多懒率

《瑞鹤仙·赋情多懒率》

时间: 2025-07-31 00:34:20

诗句

赋情多懒率。

每醉后疏狂,醒来飘忽。

无心恋簪绂。

温才高子建,韵欺王勃。

胸中绝物。

所容者、诗兵酒卒。

一两时,调发将来,扫尽闷妖愁孽。

莫说。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到底臲卼。

悬河口讷。

非夙世,无灵骨。

把湖山牌印,莺花权柄,牒过清风朗月。

且束之、高阁休休,这回更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0:34:20

瑞鹤仙·赋情多懒率

作者: 葛长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赋情多懒率。每醉后疏狂,醒来飘忽。无心恋簪绂。温才高子建,韵欺王勃。胸中绝物。所容者诗兵酒卒。一两时,调发将来,扫尽闷妖愁孽。莫说。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到底臲卼。悬河口讷。非夙世,无灵骨。把湖山牌印,莺花权柄,牒过清风朗月。且束之高阁休休,这回更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情感的懒散态度。每次醉酒之后,表现得很狂妄,醒来时又显得飘忽不定。对美好事物并没有心情去恋慕。温才(指温庭筠)和高子建(指高适)才华横溢,诗韵更胜王勃。胸中无物,所容之事仅是诗、酒和士卒。短暂的时光中,调动情绪,驱散心中的烦闷和忧愁。不要说,虽然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最后还是得不偿失。无言的河流,口齿不清。非前世因缘,无法有灵魂的骨架。将湖山的牌印、莺花的权柄,流传过清风朗月。暂且将这些放在高阁上,休息一会儿,这次就不再提了。


注释:

  • 赋情:赋予情感。
  • 懒率:懒散的态度。
  • 簪绂:指美好的装饰品,象征美好事物。
  • 温才高子建:温庭筠和高适,二人均为著名诗人。
  • 王勃:指王勃,著名诗人,以《滕王阁序》闻名。
  • 胸中绝物:心中无物,无所寄托。
  • 诗兵酒卒:诗歌、饮酒和士卒,形容生活的消遣。
  • 悬河口讷:形容言辞不顺畅,表达困难。
  • 灵骨:灵魂与身体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长庚,宋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独特,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作者感情低落之际,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消极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情感的思考。开头几句就直指他对情感的懒散态度,醉酒后的狂放与清醒后的迷惘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人生的无常与脆弱。作者在对温庭筠和高适的引用中,体现了对才华横溢的人士的尊敬,但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无能为力。诗中提到的“胸中绝物”,更是道出了他内心的空虚与孤独,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

随后,作者用“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来形象地表达自己在与生活搏斗中的无奈与损失,展现了心灵深处的挣扎。而“悬河口讷”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他在表达情感时的无言以对,增添了词作的深度与层次。最后几句将词的情感推向高潮,将湖山和莺花的美好愿景放置于高阁,显示出他对这些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意在强调对生活的放下与释然。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生活、情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赋情多懒率:表达懒散的情感态度。
  • 每醉后疏狂,醒来飘忽:醉酒后的狂妄与清醒后的迷惘形成对比。
  • 无心恋簪绂:对美好事物没有心情去追求。
  • 温才高子建,韵欺王勃:对温庭筠、高适的赞美,暗示自己才华的不足。
  • 胸中绝物:内心空虚,没有可以寄托的东西。
  • 所容者诗兵酒卒:生活中只有诗酒和士卒,表现生活的消遣。
  • 调发将来,扫尽闷妖愁孽:调动情绪,驱散心中的烦恼。
  •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比喻在与生活的斗争中,虽然有所获,但付出的代价更大。
  • 非夙世,无灵骨:非前世的因缘,缺乏灵魂的支撑。
  • 把湖山牌印,莺花权柄:把美好的事物放在高处,表示一种无奈与放下。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湖山牌印”比喻美好的事物。
  • 对仗:整首词中存在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用“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夸张地表现生活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流露出一种对情感的懒散态度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放纵与逃避。
  • :代表理想与追求。
  • 士卒:象征生活的平淡与无奈。
  • 湖山:象征美好与追求的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赋情多懒率”中的“懒率”指什么?

    • A. 努力
    • B. 懒散
    • C. 忙碌
    • D. 认真
  2. 文中提到的“温才”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温庭筠
    • C. 李白
    • D. 白居易
  3.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这一句的意思是?

    • A. 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
    • B. 战斗胜利
    • C. 伤亡惨重
    • D. 大获全胜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情感的思考,但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渲染。
  • 苏轼《水调歌头》:以更壮阔的气势表达对人生的感悟,虽有相似的无奈感,但情感基调更为积极。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其六十 鹧鸪天 其二 春感 鹧鸪天 庚子岁除 鹧鸪天四首 其二 鹧鸪天十九首 其四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一 徐俟斋画山水屏题词 鹧鸪天 其二 吊闻一多遇难处 鹧鸪天(六十日再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身字旁的字 诱聚 面字旁的字 送佛送到西 牛头阿旁 乡居 干字旁的字 抓头挖耳 外强中干 包含徐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蔬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绑的词语有哪些 偏孤 又字旁的字 冲昧 少年老成 靡所底止 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