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鹧鸪天 其二 吊闻一多遇难处

《鹧鸪天 其二 吊闻一多遇难处》

时间: 2025-05-05 23:47:30

诗句

不复殷殷旧血痕,回头咫尺即家门。

书斋已是无宁日,天下焉容系暴君!

瞻短碣,忆遗文,凛然民主自由魂。

哲人已逝征程远,百感苍茫谁与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47:30

原文展示:

鹧鸪天 其二 吊闻一多遇难处
作者: 蔡淑萍

不复殷殷旧血痕,
回头咫尺即家门。
书斋已是无宁日,
天下焉容系暴君!
瞻短碣,忆遗文,
凛然民主自由魂。
哲人已逝征程远,
百感苍茫谁与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状的不满。过去那些鲜血淋漓的痕迹不再,但回头看看,家门就在眼前。书房里已经没有安宁的日子,天下怎能容忍暴君的存在!望着短短的碑石,回忆起逝去的文人,心中充满了对民主与自由精神的追求。哲人已逝,征途遥远,心中百感交集,却没人与我诉说。

注释:

  • 殷殷:形容血迹深重,忧伤之意。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实际上指的是回家的路程。
  • 书斋:书房,象征着学术和安宁的地方。
  • 无宁日:没有平静的日子。
  • 暴君:指代专制统治者。
  • 短碣:短小的碑石,象征对历史的纪念。
  • 遗文:指逝去的文人留下的文章。
  • 凛然:形容气概庄严,令人敬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淑萍是当代诗人,以其深刻的历史感与社会责任感著称。她的诗歌常常关注社会现实,用敏感的笔触描绘人性的挣扎与希望。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背景是对一多(著名诗人、学者)遇难的悼念,隐含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交织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蔡淑萍的《鹧鸪天 其二 吊闻一多遇难处》是一首充满悲悯与思考的诗。诗的开头,作者通过“不复殷殷旧血痕”来暗示历史的伤痛已不复存在,但这种回忆却在心中挥之不去。家门近在咫尺,却无处安放心灵的归属,书斋中的无宁日则显现出对现实的无奈和绝望。这里,书斋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精神的象征,失去了安宁与自由的空间令人倍感压抑。

接下来的“天下焉容系暴君”,则是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控诉,表达了作者对暴政的痛恨和对民主自由的渴求。作者通过“瞻短碣,忆遗文”引入对历史的追忆,短小的碑石象征着对曾经英雄的铭刻,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最后两句则为整首诗提升了情感的深度,哲人的逝去让人感到生命的苍茫与无助,百感交集却无人与之倾诉,诗人在此展现了孤独与悲伤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的紧密联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复殷殷旧血痕:历史的伤痛已经消失,但留下的痕迹依旧在心中。
  2. 回头咫尺即家门:回望过去,家门就在眼前,象征着心灵的归宿。
  3. 书斋已是无宁日:书房已失去平静,生活充满了动荡与不安。
  4. 天下焉容系暴君:国家不应有暴政,表达对专制的反对。
  5. 瞻短碣,忆遗文:望着短小的碑石,回忆起过去的文人。
  6. 凛然民主自由魂:崇高的民主与自由精神在心中激荡。
  7. 哲人已逝征程远:智者已去,未来的道路还很遥远。
  8. 百感苍茫谁与论:内心感慨万千,却无人可以倾诉。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句子如“书斋已是无宁日,天下焉容系暴君”体现对仗工整。
  • 排比:情感的层层递进,增强了诗歌的力量。
  • 象征:短碣与遗文象征着对历史的铭记与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以及对暴政的愤怒。诗人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呼唤社会的觉醒与变革,传达出深切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血痕:象征着历史的创伤与痛苦。
  • 家门:象征归属与安全的希望。
  • 书斋:象征知识与思想的殿堂。
  • 短碣:象征历史的铭记与对逝者的追思。
  • 民主自由魂:象征着对理想与信念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短碣”象征什么? A. 家庭
    B. 历史
    C. 自由

  2. “天下焉容系暴君”中的“暴君”指的是? A. 朋友
    B. 专制统治者
    C. 学者

  3. 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什么态度? A. 忘记
    B. 追忆
    C. 轻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盼。
  • 《无题》 by 李商隐:探讨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织。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by 李白:两者都涉及对故乡的思念,但蔡淑萍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与社会的关注。李白的诗更加抒情,而蔡淑萍的诗则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历史责任感。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选》
  • 《当代诗人作品集》
  • 相关的历史与文学评论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醒心亭记 赏南枝 寄欧阳舍人书 墨池记 流河驿 杂咏 见远亭 春游值雨 清溪泛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毛羽零落 峣峣易缺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不可胜记 寒单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包含忡的词语有哪些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一无所失 耆年硕德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焚骸 鼓字旁的字 架屋叠床 包含熟的成语 方字旁的字 月棱 绞丝旁的字 走之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