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9:47
鹧鸪天 其二 蜡梅 春信年来尚渺茫。丛丛先遍野溪堂。七弦欲下差排调,三弄拈来误倚腔。檀晕紫,蜡烘黄。一半傲雪与凌霜。何缘未识林和靖,试共平章孰肯降。
春天的信号今年来得还很模糊,梅花丛丛已经遍布了山野和溪堂。七弦琴想要弹出曲调,三弄之间却误了音调。檀香色的梅花是紫的,蜡梅是黄的,它们同样傲立于雪中和霜中。为什么我还没有遇到林和靖(王安石的号),试试与你平分高下,谁愿意屈服呢?
作者介绍:俞彦是明代诗人,生于文人荟萃的时代,其诗风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春季,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梅花的赞美,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的追求。
这首《鹧鸪天 其二 蜡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梅花情景。开头几句以“春信年来尚渺茫”引出春天的主题,诗人似乎在期待春天的到来,但又因春信未至而感到一丝失落。而“丛丛先遍野溪堂”则展现了梅花的盛开,仿佛在告诉读者春天并非遥不可及,梅花已经在悄然绽放。
在音乐的意象中,诗人自吟自唱,但“七弦欲下差排调,三弄拈来误倚腔”则传达出一种微妙的失落感,似乎在表达自己对音乐和诗歌追求的苦恼与不满。接下来的“檀晕紫,蜡烘黄”通过色彩的对比,描绘出两种梅花的美丽,传达出一种傲然挺立的精神,与风雪抗争的决然态度。
后半部分的“何缘未识林和靖,试共平章孰肯降”则把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结合,林和靖是梅花的象征,诗人渴望与之平起平坐,彰显了他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整首词在抒情中融入了对梅花的赞美、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诗歌理想的追求,充满了人生哲理与自然美感的交融,是一首意境深远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和梅花的热爱,歌颂了高洁的品格和追求理想的精神。
诗词测试:
“春信年来尚渺茫”中“春信”指什么?
“檀晕紫,蜡烘黄”中,蜡梅的颜色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林和靖”指的是哪位诗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