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陶答庞参军三送张中。

《和陶答庞参军三送张中。》

时间: 2025-05-02 11:16:57

诗句

留灯坐达晓,要与影晤言。

下帷对古人,何暇复窥园。

使君本学武,少诵《十三篇》。

颇能口击贼,戈戟亦森然。

才智谁不如,功名叹无缘。

独来向我说,愤懑当奚宣。

一见胜百闻,往鏖皋兰山。

白衣挟三矢,趁此征辽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6:57

原文展示:

留灯坐达晓,要与影晤言。
下帷对古人,何暇复窥园。
使君本学武,少诵十三篇。
颇能口击贼,戈戟亦森然。
才智谁不如,功名叹无缘。
独来向我说,愤懑当奚宣。
一见胜百闻,往鏖皋兰山。
白衣挟三矢,趁此征辽年。

白话文翻译:

灯下坐到天亮,我想与你的影子谈谈。
拉下帷幕对着古人,哪有时间再去看园子呢?
使君本来是学武的,年轻时读过《十三篇》。
他确实能口头击退敌人,戈戟也显得威武。
才智谁能比得上,然而功名却叹无缘。
他独自来向我倾诉,愤懑的情绪该向谁诉说?
一见面胜过百次听闻,去往皋兰山的打斗。
白衣战士手握三支箭,趁着这机会去征讨辽国。

注释:

  • 留灯:指在灯下静坐,表达思考的状态。
  • 影晤言:与影子对话,象征着孤独与思索。
  • 使君:指的是庞参军。
  • 十三篇:指古代的经典文献,可能指《春秋》等。
  • 戈戟:古代的武器,象征战斗力。
  • 愤懑:愤怒与不平的心情。
  • 皋兰山:指的是一个著名的战斗地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奔放著称,擅长各种题材。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苏轼的朋友张中即将出征时,庞参军为其送行的场景下创作的,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描绘了诗人与庞参军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即将出征的张中的惋惜。诗的开头以“留灯坐达晓”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思考的状态,接着通过“下帷对古人”引入历史,暗示对古代英雄的崇敬与向往。诗中提到的“使君本学武”,展现了庞参军的武才,表达了对他才能的认可和对未能成就的遗憾。这种对比使得诗中流露出一种深切的人生哲理:才智与功名并不总是成正比,反而常常让人感到无奈。

接着,诗人以“愤懑当奚宣”引发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不满。最后一句中的“白衣挟三矢”则生动地刻画了即将出征的英勇形象,体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勇气,尽管前路艰险,但仍然要勇往直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豪放的气势相结合,展现了苏轼对朋友的关心、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留灯坐达晓:作者在灯下静坐,直至黎明,表明思考的深度与孤独。
  2. 要与影晤言:想和自己的影子对话,象征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3. 下帷对古人:拉下帷幕,面对历史人物,表达对古人智慧的敬仰。
  4. 何暇复窥园:对眼前花园景致的忽视,强调内心的沉重与思考。
  5. 使君本学武:提到庞参军的武艺,表现出对他的欣赏。
  6. 少诵十三篇:年轻时读过经典,显示其文化修养。
  7. 颇能口击贼:展现其才干,使人对其能力刮目相看。
  8. 戈戟亦森然:战斗装备整齐,象征战斗的准备。
  9. 才智谁不如:质疑为何才智不如他人却未能功成名就。
  10. 功名叹无缘:对未能获得功名的遗憾,感叹命运的不公。
  11. 独来向我说:朋友单独来倾诉,表现出信任与亲密。
  12. 愤懑当奚宣:对愤懑情绪的无处诉说,表达内心的苦闷。
  13. 一见胜百闻:强调亲身经历的重要性。
  14. 往鏖皋兰山:提及战斗地点,暗示即将面临的挑战。
  15. 白衣挟三矢:描绘出征者的英勇形象,表现出战斗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影晤言”形象化内心的孤独。
  • 对仗:如“才智谁不如,功名叹无缘”,形成鲜明的对比。
  • 夸张:强调“一见胜百闻”,突显亲身体验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友人的关心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与勇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思考与孤独。
  2. :代表内心的对话与反思。
  3. 古人:象征智慧与历史的传承。
  4. 戈戟:表现战斗与勇气。
  5. 白衣:象征清白与勇士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的“使君”指的是谁?

    • A. 张中
    • B. 庞参军
    • C. 苏轼
    • D. 赵匡胤
  3. “一见胜百闻”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亲身体验的重要性
    • B. 对古人的怀念
    • C. 对朋友的支持
    •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注重对现实的感慨,而李白则常表现出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赠别周文显三首 晏斋余自名也故常以榜自随乃以名厅事之东偏 送信丰詹丞并寄赣陈丞二首 白水寺 雨中夜归闻两儿诵书偶成二绝幸明叔先生同赋 晴晚立田间二首 为施衢州作超览堂诗三首 雪中四诗 钟子崧己丑岁簿秩满去今自饶州教授还犹选人 呈黄永新希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孤的词语有哪些 郁云 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蛮风瘴雨 穷措大 越畔之思 不直一文 瘢痺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羽字旁的字 垸子 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忙忙碌碌 曰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扶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