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李成山水

《题李成山水》

时间: 2025-07-29 00:21:40

诗句

好山谁定识真形,着白山人眼最亲。

半夜忽闻遭有力,中书君召主林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0:21:40

原文展示

题李成山水
作者: 朱翌 〔宋代〕
好山谁定识真形,
着白山人眼最亲。
半夜忽闻遭有力,
中书君召主林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美丽的山,谁能真正识别它的形状?在白天,只有生活在这座山附近的人才能看得最清楚。半夜时分,忽然听到来自这座山的神灵的召唤,仿佛中书的君主在呼唤着林中的神灵。


注释

  • 好山:美丽的山。
  • 谁定识:谁能真正识别、了解。
  • 真形:真实的形状。
  • 着白山人:生活在白山附近的人。
  • 遭有力:遭遇到强烈的感召或力量。
  • 中书君:指的是古代的官员,可能是隐喻某种权威。
  • 主林神:掌管森林的神灵。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中书君”暗示了古代官场的权威与神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诗人游历名山大川时,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认知局限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朱翌的《题李成山水》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蕴展现了山水之美与人类认知的关系。开篇“好山谁定识真形”,引发读者思考:真正的美和真实的形状是否能被完全把握?这种思考不仅关乎自然风景,也映射出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与理解的局限。随后,诗人提到“着白山人眼最亲”,使人意识到,只有生活在这片山水之间的人,才能对其有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这种亲近感与陌生感的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一种神秘的召唤,提到“半夜忽闻遭有力”,带有一种突兀的感觉,似乎在暗示自然界的力量和神秘。这种力量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可能代表着人类无法完全掌控的自然法则。最后提到的“中书君召主林神”,则是对自然神秘性的致敬,暗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与依赖。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好山谁定识真形:美丽的山,谁能真正识别它的形状?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2. 着白山人眼最亲:只有那些生活在山旁的人,才能最亲近地了解它。强调环境与认知的关系。
    3. 半夜忽闻遭有力:半夜忽然听到一种强烈的召唤,暗示自然的神秘与力量。
    4. 中书君召主林神:中书的君主在召唤掌管森林的神灵,象征人类与自然的连接。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好山”与“真形”,形成对比。
    • 拟人:将自然景观赋予人的感召力,增强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自然之美与人类认知的局限展开,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类对美好事物探索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然的伟大与神秘,代表着人类无法完全掌控的力量。
  • 白山人:象征与自然的亲近和理解,暗示生活在其中的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
  • 林神:代表自然的神秘力量,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神圣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朱翌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中书君”指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古代的官员
    • C. 自然神灵
  3. 诗中“好山谁定识真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山的赞美
    • B. 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 C. 对人类的自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朱翌的《题李成山水》更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关系,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美感。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朱翌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寿朱约山八十韵 李安抚芾第四十八 题苏武忠节图 其三 元日 中秋 至广州第七十七 改题万安县凝祥观 得船难 金陵驿·其一 己卯十月五日予入燕狱今三十有六旬感兴一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指腹割衿 考择 藻拔 伯牙绝弦 心寒胆落 南阮北阮 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目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包含鄙的成语 捻梢子 彐字旁的字 方兰生门,不得不锄 县跂 田字旁的字 邯郸重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