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6:22
捧檄家山
作者: 史卫卿 〔宋代〕
閒居愧未能,淮幕冷于冰。
家檄官无俸,山吟客有僧。
池荒眠鹭石,树折饮猿藤。
寥落谁相问,孤明雨夜灯。
在闲暇的居所,感到惭愧自己无能,淮水边的帷幕冷得如同冰一样。
身处家乡,但官职没有俸禄,山中吟唱的游子反而有了僧侣的陪伴。
池塘荒废,白鹭在石头上安静地栖息,树木折断,猿猴在藤上饮水。
寥落的人迹,谁来询问我,只有孤独的明灯在雨夜中闪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史卫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在诗中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身处家乡的闲暇时光,心中充满对家乡的思念与无奈,表达了对于官职无俸的惋惜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感受。
《捧檄家山》是一首充满了对家乡思念和个人无奈的诗。诗的开头,作者以“閒居愧未能”自谦,表达了对自己无能的惭愧,暗示在安静的生活中感到的压抑和无力。接着提到“淮幕冷于冰”,用冷清的环境映衬内心的孤独,显示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
而“家檄官无俸”则揭示了作者在家乡的困境,身为官员却无俸禄,令人感到失落。与“山吟客有僧”形成对比,暗示在山中吟唱的游子身边却有僧侣相伴,突显了作者的孤独与寂寞。
“池荒眠鹭石,树折饮猿藤”描绘出一幅荒凉的自然图景,反映出自然环境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最后“寥落谁相问,孤明雨夜灯”则是对孤独的直白表述,谁来关心自己?只有那孤独的明灯在雨夜中闪烁,象征着在孤独中依然保持希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家乡的思念与个人境遇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淮幕”象征了什么?
“孤明雨夜灯”中的“孤”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