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捧檄家山

《捧檄家山》

时间: 2025-05-05 10:24:12

诗句

间居愧未能,淮幕冷於冰。

家檄官无俸,山吟客有僧。

池荒眠鹭石,树折饮猿藤。

寥薄谁相问,孤明雨夜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24:12

原文展示:

捧檄家山
作者: 史卫卿 〔宋代〕

间居愧未能,淮幕冷於冰。
家檄官无俸,山吟客有僧。
池荒眠鹭石,树折饮猿藤。
寥薄谁相问,孤明雨夜灯。


白话文翻译:

我在这间简陋的居所感到惭愧,淮河的夜晚冷得像冰一样。
家里的公文虽多,却没有俸禄可得,山中吟唱的人虽多,却只有僧人伴我。
池塘荒芜,白鹭在石上安静地栖息,树枝折断,猿猴在藤上饮水。
如此寥寥无几,谁来关心我?孤独的灯光在雨夜中闪烁。


注释:

  • 间居:指居住在偏僻之处,居室简陋。
  • 愧未能:感到惭愧,未能实现抱负。
  • 淮幕:指淮河流域的夜晚,幕意为夜幕。
  • 家檄官无俸:虽然有家中的公文,却没有俸禄可拿,反映了作者的窘迫。
  • 山吟:指在山中吟唱的人。
  • 寥薄:形容人迹稀少,孤独的状态。

典故解析:

  • 淮河:古代重要的水道,与历史文化及诗人情感息息相关。
  • 孤明雨夜灯:象征着诗人在孤独的深夜中,内心的孤寂与对明亮未来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卫卿,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身处逆境之时,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捧檄家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开篇以“间居愧未能”自责,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不满与惭愧。接着,诗人描绘了淮河的寒冷夜晚,与公文的无用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他在官场上的失意。随后,诗中描写的“池荒眠鹭石”和“树折饮猿藤”则以静谧的自然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孤独。最后一句“寥薄谁相问,孤明雨夜灯”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表达了他在无尽雨夜中孤灯独照的无奈,渴望有人能理解和关心。

整首诗简洁而含蓄,既有对现实的反思,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间居愧未能:表达对自己处境的惭愧,暗示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未果。
  2. 淮幕冷於冰: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进一步渲染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孤独。
  3. 家檄官无俸:揭示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失意,公文虽多,却无实质收益。
  4. 山吟客有僧:说明在山中吟唱的人中,只有僧人陪伴,暗示孤独。
  5. 池荒眠鹭石:描绘静谧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宁静,却又显得荒凉。
  6. 树折饮猿藤:通过猿猴的形象,体现大自然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失落。
  7. 寥薄谁相问:表达对外界的冷漠与无奈,感到孤立无援。
  8. 孤明雨夜灯:灯光的孤独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池荒眠鹭石,树折饮猿藤”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淮幕比作冰,形象地表达寒冷。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在逆境中对理想的追求与内心孤独的感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深沉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幕:象征环境的冷清与诗人的孤独。
  • 白鹭:象征清净与高雅,反映诗人的内心渴望。
  • 猿猴:自然的生动与生命的延续。
  • 灯光:孤独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间居愧未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自豪
    • B. 惭愧
    • C. 快乐
  2. “淮幕冷於冰”中的“冷”字用来形容什么?

    • A. 温度
    • B. 心情
    • C. 环境
  3.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象来表现自己的孤独感?

答案:

  1. B
  2. C
  3. 池塘、白鹭、猿猴、灯光等的描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对比史卫卿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表现了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史卫卿更多地侧重于现实的无奈,而李白则更为洒脱,倾向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久留少城 海棠 古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道远日暮 包含闹的词语有哪些 臣字旁的字 氤氲 卝字旁的字 恤孤念苦 土龙刍狗 包含一的词语有哪些 西风残照 匸字旁的字 天碧 夫妻店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楚界汉河 贝字旁的字 差慰人意 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