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吊太白

《吊太白》

时间: 2025-05-01 17:01:03

诗句

采石山头秋月明,姑熟堂下秋水清。

可恨世人皆捉月,如何偏解溺先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1:03

原文展示:

采石山头秋月明,姑熟堂下秋水清。可恨世人皆捉月,如何偏解溺先生。

白话文翻译:

在采石山头,秋天的月亮明亮照耀,姑熟堂下的秋水清澈见底。可恨的是世人都在追逐虚幻的月亮,为何偏偏误解并溺爱了先生(李白)。

注释:

  • 采石山: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
  • 姑熟堂: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
  • 捉月:比喻追逐虚幻不实的事物。
  • 溺先生:指李白,因其醉酒溺水而死,这里用“溺”字双关,既指溺水,也指过度溺爱或误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表现对时事的感慨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作者在游览采石山和姑熟堂时,感慨李白之死,以及世人对其的误解和过度崇拜,从而抒发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采石山头秋月和姑熟堂下秋水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明亮的秋夜氛围。后两句则转向对李白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世人追逐虚幻、误解李白的遗憾。诗中“捉月”一词巧妙地比喻了世人的盲目追求,而“溺先生”则深刻地揭示了李白的悲剧命运和世人的误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李白及其时代的一种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首句“采石山头秋月明”:描绘了采石山头秋夜的明亮月光,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明亮的氛围。
  • 次句“姑熟堂下秋水清”:进一步以姑熟堂下的清澈秋水来加强这种宁静明亮的氛围。
  • 第三句“可恨世人皆捉月”:转折,指出世人的盲目追求,用“捉月”比喻追逐虚幻不实的事物。
  • 末句“如何偏解溺先生”: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和遗憾,用“溺先生”双关,既指李白的溺水而死,也指世人对他的误解和过度溺爱。

修辞手法:

  • 比喻:“捉月”比喻追逐虚幻不实的事物。
  • 双关:“溺先生”既指溺水,也指过度溺爱或误解。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和对李白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世人盲目追求虚幻、误解历史人物的遗憾和反思。

意象分析:

  • 秋月:明亮、宁静,象征着美好但虚幻的事物。
  • 秋水:清澈、宁静,象征着纯净但易逝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捉月”比喻什么? A. 追逐虚幻不实的事物 B. 捕捉月亮 C. 追求真理 D. 观赏月亮

  2. “溺先生”指的是谁? A. 张舜民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3.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同情和遗憾? A. 采石山头秋月明 B. 姑熟堂下秋水清 C. 可恨世人皆捉月 D. 如何偏解溺先生

答案: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饮中八仙歌》:描绘了唐代八位酒仙的形象,其中也包括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张舜民的诗相比,李白的诗更多表现了个人的豪放和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白的全部诗作。
  • 《宋诗选》: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瑞鹤仙 璇玑图诗 璇玑图 宿康子中山亭 山居寄张星乙 钓台阻风 雪沧同登西城楼以诗见示次元韵 望梁山 京口阻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然信 包含到的成语 马工枚速 长安道上 门字框的字 包含刻的成语 羽字旁的字 纷纭杂沓 耳杯 广字头的字 辛字旁的字 枝分叶散 天高气清 行至 杂诗 肉字旁的字 急匆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