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3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30:32
原文展示:
石城二十四花楼,江南置酒飞花愁。在处胭脂久零落,不知冠盖能风流。拾翠江边犹记否,含笑含颦送君酒。满目秋光无尽时,自折莲塘花下藕。
白话文翻译:
石城有二十四座花楼,江南之地设宴饮酒,花瓣飘落带来忧愁。到处都是凋零的胭脂花,不知那些华丽的衣冠是否还能风流。还记得在江边拾翠的情景吗,含笑含愁地送你饮酒。眼前是无尽的秋光,自己在莲塘花下折藕。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晚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他的代表作有《牡丹亭》等,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汤显祖重游南京时所作,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凋零的感慨。南京曾是明朝的都城,但随着明朝政治中心的北移,南京的繁华逐渐衰落,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南京石城花楼的描绘,展现了江南的繁华与凋零。诗中“二十四花楼”和“江南置酒”描绘了往昔的繁华景象,而“胭脂久零落”和“不知冠盖能风流”则表达了现实的凋零和人事的变迁。诗人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受。诗的最后两句“满目秋光无尽时,自折莲塘花下藕”,以秋光和莲藕为意象,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南京石城花楼的描绘,抒发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凋零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石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南京 C. 杭州 D. 苏州
“二十四花楼”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凋零和衰败 B. 繁华和美丽 C. 忧愁和哀伤 D. 风度和才华
诗中的“飞花愁”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的最后两句“满目秋光无尽时,自折莲塘花下藕”表达了什么? A.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B. 对现实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往昔的回忆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