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8:34
怅离群半江空晚,平沙欲下仍起。
飞来曾渡鸳鸯浦,顾影独怜憔悴。
书待寄,奈要写相思篇幅,难成字。
惊风去矣。任雪夜呼奴,云天觅伴,相与永抛弃。
调筝柱,胜却冰弦十二。独弹谁谅深意。
看伊冷落孤栖久,尝透异乡情味。
嗟两地。只撇下离愁一点秋云里。
归程万里,看紫塞尘清,玉关春好,何处觅知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江边孤独的心情,看到空旷的江面,感到思念离群的痛苦。曾经与爱侣一同渡过鸳鸯浦,现在只剩自己独自憔悴。想写信寄出,但相思的情感难以用文字表达。风已经去,雪夜呼唤着远方的伴侣,却只能在云天中寻找,而相互承诺的情感早已抛弃。调弦的琴声胜过十二根冰弦,独自弹奏又有谁能理解这深深的情意。看着她在异乡的冷落孤栖,已然品尝了异乡的情味。叹息两地相隔,只留下那一丝离愁在秋云之中。归途千里,眼前是紫塞的清尘和玉关的春光,何处才能找到知己?
徐恩贵,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写离愁别绪,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情感。
《摸鱼儿 孤雁》创作于一个孤独的时刻,诗人可能因离别或思念而产生这样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情感状态。
这首《摸鱼儿 孤雁》通过精致的意象和深切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惆怅和思念之苦。诗中开头的“怅离群半江空晚”,通过江面和晚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表现出一种无处依靠的心理状态。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回忆起与爱侣的曾经,尤其是“飞来曾渡鸳鸯浦”的意象,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两人曾经的甜蜜时光,而如今则是“顾影独怜憔悴”,展现了深切的思念和孤独。
诗中的“书待寄,奈要写相思篇幅,难成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尽管心中有千言万语,却难以用文字表达出来。诗人对琴声的描写“调筝柱,胜却冰弦十二”,不仅展现了音乐的美好,也隐喻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难以倾诉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离愁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现状的无奈与彷徨,最终引发对未来的思考和对知己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围绕着离愁和思念展开,展示了孤独的情感和对知己的渴望,深刻描绘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苦楚,体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下的内心挣扎与向往。
诗中提到的“鸳鸯浦”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亲情
D. 乡情
“书待寄,奈要写相思篇幅,难成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愉悦
C. 难以言表的思念
D. 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调筝柱”在表达什么?
A. 乐器的美
B. 诗人的孤独
C. 人际关系的复杂
D. 时间的流逝
《静夜思》与《摸鱼儿 孤雁》都表现了思乡与离愁的情感,但前者更偏向于纯粹的乡愁,而后者则包含了对爱情的深切思考与感慨,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层次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