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2:59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我恨自己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这样就不会在今天感到羞愧。国土已经沦陷到如此地步,我又何必在乎自己的性命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吉鸿昌(1895年-1943年),字君甫,山西省人,著名的抗日将领和爱国诗人。他参与了多次抗日战役,为保卫国家付出了重要的代价。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深切的忧虑和对抗战的坚定信念。
创作背景: 《就义诗》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正值国家危难之际,吉鸿昌写下这首诗以表达他对国家沦陷的痛心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渴望为国捐躯的决心。
《就义诗》是吉鸿昌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一首充满悲壮情感的诗。全诗短小却内涵深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个人生命的无谓。在国家破败、人民流离失所的背景下,诗人不满于今天的现状,感到深深的羞愧与无奈,甚至怀念那些愿意为国献身的英雄。
诗的开头“恨不抗日死”,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为抗战牺牲的懊悔,显示出他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忠诚。接着“留作今日羞”则将这种情感进一步升华,诗人认为,若能为国捐躯,至少可以光荣地离去,而不是以活着的方式见证国家的沦陷。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一句,展示了诗人对国家破碎的无奈和对个人生命的轻视。他认为,国家的存亡比个人的生死更为重要,因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个人的生命显得微不足道。整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坚定的爱国情怀,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个人生命的淡泊,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抗日英雄的崇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能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背景知识,帮助更好地欣赏吉鸿昌及其时代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