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就义诗

《就义诗》

时间: 2025-04-26 21:52:59

诗句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2:59

原文展示: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白话文翻译:

我恨自己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这样就不会在今天感到羞愧。国土已经沦陷到如此地步,我又何必在乎自己的性命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愤恨,后悔。
  • 抗日:指抗击日本侵略者,特指中国在1937年至1945年间的抗日战争。
  • :羞愧,羞耻。
  • 国破:国家破败,指国家沦陷或遭受严重损害。
  • :珍惜,怜惜。

典故解析:

  •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伟大斗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 在历史背景中,吉鸿昌作为抗日军人,其诗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吉鸿昌(1895年-1943年),字君甫,山西省人,著名的抗日将领和爱国诗人。他参与了多次抗日战役,为保卫国家付出了重要的代价。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深切的忧虑和对抗战的坚定信念。

创作背景: 《就义诗》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正值国家危难之际,吉鸿昌写下这首诗以表达他对国家沦陷的痛心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渴望为国捐躯的决心。

诗歌鉴赏:

《就义诗》是吉鸿昌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一首充满悲壮情感的诗。全诗短小却内涵深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个人生命的无谓。在国家破败、人民流离失所的背景下,诗人不满于今天的现状,感到深深的羞愧与无奈,甚至怀念那些愿意为国献身的英雄。

诗的开头“恨不抗日死”,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为抗战牺牲的懊悔,显示出他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忠诚。接着“留作今日羞”则将这种情感进一步升华,诗人认为,若能为国捐躯,至少可以光荣地离去,而不是以活着的方式见证国家的沦陷。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一句,展示了诗人对国家破碎的无奈和对个人生命的轻视。他认为,国家的存亡比个人的生死更为重要,因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个人的生命显得微不足道。整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坚定的爱国情怀,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恨不抗日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在抗战中牺牲的强烈悔恨。
  2. 留作今日羞:强调活着的羞愧感,表明诗人对现状的不满。
  3. 国破尚如此:指出国家已经破败,人民生活困苦,令人痛心。
  4. 我何惜此头:反映出诗人对个人生命的无所谓,强调为国捐躯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比:生与死、国破与个人命运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冲击力。
  • 反问:用“我何惜此头”反问强化了诗人的悲壮情感和无畏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个人生命的淡泊,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抗日英雄的崇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抗日:象征着民族的抗争与不屈。
  • 国破:代表着国家的苦难与人民的苦痛。
  • :象征着生命和个人的存在,表达出诗人对生命的轻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吉鸿昌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个人生命的珍惜
    • B.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C. 对战争的恐惧
  2. “国破尚如此”中的“国破”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的失败
    • B. 国家遭受重创
    • C. 经济崩溃
  3. 诗中提到的“抗日”是指哪个历史事件?
    • A. 甲午战争
    • B. 抗日战争
    • C. 解放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破败的忧虑,情感深沉,反映出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华诗词大观》
  • 《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诗歌》
  • 《吉鸿昌诗文选》

这些书籍能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背景知识,帮助更好地欣赏吉鸿昌及其时代的诗歌作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龟堂杂兴 恩除秘书监 乌夜啼(八之六) 上方銛老求宿芦诗宿芦盖所寓室名以其似渔舟 次韵周辅道中 忆昔 夜坐 幽居 自山中夜行还湖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斤字旁的字 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感慨激昂 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偪窄 耳刀旁的字 浮家泛宅 富比王侯 节料钱 含血吮疮 反文旁的字 徙月 慈乌反哺 风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灵雨随车 声色狗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