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洞元观

《洞元观》

时间: 2025-05-02 10:48:03

诗句

窗林绿气冷香彝,山带斜晖半入溪。

幽鸟似嫌人至数,瞥然飞过隔林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8:03

洞元观

作者:方岳 〔宋代〕

原文展示:

窗林绿气冷香彝,山带斜晖半入溪。
幽鸟似嫌人至数,瞥然飞过隔林啼。

白话文翻译:

窗外的树林散发着清冷的气息,芳香扑鼻;夕阳斜照,半洒入溪水中。
幽静的鸟儿似乎厌烦人类的到来,轻轻飞过,隔着树林鸣叫。

注释:

  • 冷香彝:冷香指清冷的香气,彝是古代的一种香料或香气,形容空气清新。
  • 斜晖:斜照的阳光,通常指夕阳的余晖。
  • 幽鸟:指生活在幽静环境中的鸟儿。
  • 瞥然:快速而轻微地一瞥。
  • :鸟鸣。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到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宋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山水田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概创作于方岳隐居于山水之间的时候,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士人们普遍追求隐逸,享受自然的宁静。

诗歌鉴赏:

《洞元观》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开篇的“窗林绿气冷香彝”以“窗林”引入,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瞬间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接着“山带斜晖半入溪”更是将夕阳的余晖与山水的景色结合,诗人以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

而后两句“幽鸟似嫌人至数,瞥然飞过隔林啼”则通过鸟儿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鸟儿似乎对人类的到来感到厌烦,选择飞离,反映出一种对人类打扰自然的反思。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窗林绿气冷香彝:窗外的林间,绿色的气息清冷而芬芳。
    • 山带斜晖半入溪:夕阳的光辉斜斜地洒在山间,部分照入溪水中。
    • 幽鸟似嫌人至数:在幽静的环境中,鸟儿似乎厌烦人类的到来。
    • 瞥然飞过隔林啼:鸟儿轻轻一瞥,即飞过树林,发出啼鸣。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冷香”比喻自然的清新气息。
    • 拟人:将鸟儿的情感拟人化,表达其对人类的厌烦。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窗林:象征自然与人文的交汇点。
  • 冷香:代表自然纯粹的气息。
  • 斜晖: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幽鸟:象征自由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冷香彝”中的“彝”指什么? A. 香气
    B. 一种香料
    C. 树木
    D. 水流

  2. 诗人通过鸟儿的动作想表达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厌烦
    C. 宁静
    D. 伤感

  3.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A. 城市的喧嚣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C. 战争的残酷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竹里馆》 王维

诗词对比:

方岳 vs 王维
方岳的《洞元观》侧重于自然的清新和宁静,而王维的《竹里馆》则更多地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清雅与超然。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的细腻表达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祝英台近二首 其二 祝英台近 赴杭州屏风山休养,与文艺工作者二十五人偕 祝英台近 其九 并序 祝英台近 糊窗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其一 祝英台近 送孟斐知枫林桥医院,剖治胆疾,作此示之 祝英台近 杞梁妻祠下作 在齐河县长城铺 祝英台近二首 其二 祝英台近 太白酒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赀贿 鸷鹯 深谋远计 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风马不接 马字旁的字 畛挈 根深枝茂 罗弋 竭忠尽节 走之旁的字 轾轩 闻所不闻 耂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乛字旁的字 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