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4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40:58
竹里编茅倚石根,
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在竹林中,编制的茅屋依偎在石头的根部,竹子稀疏的地方可以看到前面的村庄。整天懒散地躺着,没人来访,自有春风为我轻轻扫门。
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诗中展现的竹林、茅屋、春风等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代表隐逸、清静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李涉,字景文,唐代诗人。李涉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抛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涉隐居生活的时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或许在竹林中所住,体验一种远离尘世的闲适。
《竹里》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李涉在竹林中悠闲自得的生活场景。首句“竹里编茅倚石根”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居所,编茅的屋子依偎在石头旁,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接着“竹茎疏处见前村”,通过竹林的稀疏处,可以隐约看到前方的村庄,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环境的自然之美,也暗示诗人虽隐居于此,仍能感受到世间的气息。
“闲眠尽日无人到”则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隔绝的闲适心境,整天懒散地睡觉,无人来访,表达了诗人对喧嚣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珍视。而最后一句“自有春风为扫门”则赋予了诗歌一种轻松的情趣,春风如同友人般轻轻来访,扫去门前的尘埃,传递出一种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闲适,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一种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编茅”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茅草屋
C. 石头
诗人整日“闲眠”的原因是什么?
A. 有人来访
B. 自然宁静
C. 工作繁忙
“自有春风为扫门”中春风的形象是什么?
A. 友人
B. 季节
C. 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