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开圣寺

《题开圣寺》

时间: 2025-05-06 20:02:03

诗句

宿雨初收草木浓,群鸦飞散下堂钟。

长廊无事僧归院,尽日门前独看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02:03

题开圣寺

作者: 李涉 〔唐代〕

原文展示:

宿雨初收草木浓,
群鸦飞散下堂钟。
长廊无事僧归院,
尽日门前独看松。

白话文翻译:

宿夜的雨刚刚停,草木显得格外浓郁,
群鸦从寺院的钟声中飞散而去。
长廊里没有事情可做,僧人回到院子,
整日只在门前独自看着松树。

注释:

  • 宿雨:指前一夜的雨。
  • 草木浓:草木因雨水滋润而显得茂盛。
  • 群鸦:许多乌鸦。
  • 下堂钟:寺庙中的钟声。
  • 长廊无事:长廊中没有事情要做。
  • 僧归院:僧人回到自己的院子。
  • 尽日:整天。
  • 独看松:独自注视松树。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涉及显著的典故,但体现了禅宗的清净和淡泊,透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佛教思想为主题。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寺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平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了深远的情感。开头一句“宿雨初收草木浓”,描绘了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给人以舒适的感觉。草木的茂密象征着生命的蓬勃,是一种自然的美。接下来的“群鸦飞散下堂钟”,则通过乌鸦的飞散,表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长廊的“无事”与僧人的“归院”则展示了一种清静的生活状态,僧人没有繁忙的事务,反而能享受这种宁静。最后一句“尽日门前独看松”,更是将这种宁静推向高潮,松树的坚韧与长青,与僧人悠然自得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宿雨初收草木浓:雨后的草木生机勃勃,表现自然的复苏。
    2. 群鸦飞散下堂钟:乌鸦的飞散,象征着自由与宁静。
    3. 长廊无事僧归院:僧人回归平静的生活,体现出禅宗的无为。
    4. 尽日门前独看松:专注于松树,表现一种专注与内心的安宁。
  • 修辞手法

    • 比喻:草木浓郁比喻了生命的力量。
    • 拟人:乌鸦的飞散赋予了自然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淡泊心态。

意象分析:

  • 草木:象征生命的旺盛与生机。
  • 乌鸦:象征自由与宁静。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青,寓意超然的心境。

互动学习:

  1. 诗中“宿雨初收草木浓”的意思是?
    A. 雨后草木生机勃勃
    B. 草木因风而动
    C. 草木被雨淋湿

  2. 诗中“长廊无事僧归院”体现了怎样的生活状态?
    A. 忙碌的生活
    B. 宁静的生活
    C. 热闹的生活

  3. “尽日门前独看松”中的“独看松”表达了什么?
    A. 对松树的赞美
    B. 对忙碌生活的厌倦
    C. 对自然的沉思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王维的《鹿柴》、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辽阔与孤独,李涉的《题开圣寺》则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二者都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涉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读半塘词 满江红 和香山年伯 满江红(送赵季行赴金坛) 满江红·戊寅八月,重庆孔诞大祀,迂叟闻之,为七言律诗一首见示,赋此为和 满江红 忆杭州 满江红 寄怀匏师 满江红 其二 满江红 赋红白菊花 满江红 其四 闻张仲老倡老子军抗倭议 满江红 镇江驿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恭结尾的成语 豸字旁的字 扫墓望丧 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贪沓 亠字旁的字 丽句清词 标价 乚字旁的字 英雄难过美人关 刬削 蝉槐 酒魔 羯鼓解秽 兵挫地削 风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