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4:12
哀石昌言舍人
作者:梅尧臣
朔日望颜色,衣冠朝帝阍。
西灵未生魄,东岱已收魂。
吊哭新居启,封题旧箧存。
善人吾不见,何可问乾坤。
圣贤无不死,寿夭复何云。
唯有名常在,其余理莫分。
朝荣金玉宝,暮殒蕙兰焚。
今日寝门哭,绪言长绝君。
贾谊过秦毕,相如谕蜀归。
二人名既大,一日命何微。
痟似乌常渴,灾成鵩不飞。
百年今已矣,冰结泪沾衣。
在朔日的望月之夜,衣着华丽的我走到朝廷的大门前。西灵山的魂魄尚未归来,东岱山的灵魂却已被收走。为新居而哀哭,封存着旧时的记忆。善良的人我再也见不到了,如何再去问这天地间的事情?圣贤都无法逃脱死亡,长寿和短命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有名声能够长存,其余的道理却无法分辨清楚。早上荣华富贵如金玉,傍晚时却像蕙兰一样被焚毁。今天我在家中哭泣,与你的余音再也无法相续。贾谊在秦国去世,相如在蜀地归去。二人的名声已经如此显赫,然而生命的命运却何其渺小。病痛如同乌鸦般渴求,而灾难让那些不飞的鵩鸟也无能为力。如今百年已过,泪水已结冰沾湿衣襟。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和古体诗。他的诗风质朴而深情,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此诗作于梅尧臣失去好友石昌言之际,产生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怀念。石昌言身世显赫,然而也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诗中表达了梅尧臣对生死哲理的深刻反思。
《哀石昌言舍人》是一首充满感慨与哲理的悼亡诗,诗人以对石昌言的怀念为主线,展开对生与死、名与利的深刻思考。开篇以“朔日望颜色”引入,描绘了一个清冷而孤独的意境,显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随后提及“西灵未生魄,东岱已收魂”,不仅表达了对亡友的悲伤,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诗中通过对“善人”的思考,提出了对人生的哲理:“圣贤无不死,寿夭复何云”。在面对生死,诗人意识到名声的永存是唯一的安慰。接着,“朝荣金玉宝,暮殒蕙兰焚”的对比更加深了对荣华富贵的讽刺,表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反思。
在结尾部分,诗人通过贾谊和相如的典故,突显了虽有伟大成就,但一日之命如浮云,令人感慨万分。整首诗融情于景,以悲伤的情感贯穿始终,使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亡友的哀悼,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深刻思考与对名声的渴求,揭示了人生的脆弱与短暂,具有强烈的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善人”指的是谁?
填空题:整首诗表达了对和的深刻思考。
判断题:本诗的主题是对名声的追求与生死的思考。 (对/错)
以上为《哀石昌言舍人》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