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七耰锄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七耰锄》

时间: 2025-07-31 01:40:01

诗句

芜秽或不治,良苗安得长。

薅来露未曦,荷去月初上。

侵烟湿鹅颈,近茇翻蚁壤。

生具自有余,何辞汗沾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1:40:01

原文展示:

芜秽或不治,良苗安得长。
薅来露未曦,荷去月初上。
侵烟湿鹅颈,近茇翻蚁壤。
生具自有余,何辞汗沾颡。

白话文翻译:

杂草如果不加以治理,那么良好的秧苗又怎么能茁壮成长呢?在晨露尚未消散时,我开始拔除杂草,月光初升时,我又在忙着运走锄头。烟雾侵袭,让鹅颈的湿润更加明显,靠近水边的泥土翻动着蚂蚁。自然生长的植物本就有足够的生命力,何必在汗水浸湿额头时还要感到不满呢?

注释:

  • 芜秽:指杂草或杂物。
  • :拔除杂草。
  • 露未曦:晨露尚未消散。
  • :这里指用手提着。
  • 蚁壤:蚂蚁所翻动的土壤。
  • :额头。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农耕生活的真实描绘,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与唐代诗人王维的“田园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白华,宋代诗人,以其田园诗著称,主张诗歌应贴近生活,内容真实感人。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担任寺丞期间,表现了他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耰锄》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场景。全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初始的“芜秽或不治”便直指农作的不易,揭示了杂草对农作物生长的威胁,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认识。诗中提到的“薅来露未曦”与“荷去月初上”,不仅描绘了清晨的农田景象,也反映出农民早起晚归的艰辛。

在“侵烟湿鹅颈,近茇翻蚁壤”中,描绘了清晨烟雾弥漫的田野,湿润的空气和翻动的泥土,营造出了一幅生动的田园图景。最后一句“生具自有余,何辞汗沾颡”,表达了梅尧臣对劳动成果的自豪感,强调了勤劳的重要性,体现了他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同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指出如果不治理杂草,良好的作物就无法生长,强调了勤劳的重要性。
    • 第二句:描绘了清晨的劳动场景,表现了农民的辛勤。
    • 第三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反映出自然环境对农作的影响。
    • 最后一句:强调了自然赋予生命力的重要性,表达对劳动的尊重。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杂草比作对农作的威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自然现象如“侵烟”等被赋予生命,增强了画面感。
  • 主题思想:全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对自然的敬畏,强调勤劳能够收获丰硕的成果。

意象分析:

  • 芜秽:象征着阻碍和困难。
  • 晨露:代表新的开始和希望。
  • 月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辛勤劳动的延续。
  • 蚂蚁:象征团结与勤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芜秽或不治,良苗安得长。”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杂草不治理,作物难以生长。
    B. 作物需要阳光才能生长。
    C. 农民辛勤劳动才能丰收。

  2. “薅来露未曦”中“薅”的意思是: A. 拔除
    B. 种植
    C. 种子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田园乐七首》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耰锄》与王维的田园诗风格相似,都是描写田园生活的作品,但梅尧臣更为注重劳动的辛苦,王维则更关注自然的美与和谐。两者在情感基调上也有所不同,梅尧臣的作品更显现实主义色彩。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七夕感怀用尤悔庵原韵 用辛稼轩陈同甫倡和韵,送王正子之襄阳,明 奉赠蘧庵先生 送姜西溟入都 蘧庵先生五日有鱼酒之饷醉后填词 甲辰广陵中秋小饮孙豹人溉堂歌示阮亭 送三韩李若士省亲之楚(若士尊公时提督湖广 贺阮亭三十 题曹实庵珂雪词 冬夜不寐写怀,用稼轩、同父倡和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丁真永草 王佐之才 扑酒 建之底的字 骈植 阜字旁的字 奉邀 做开头的成语 八字旁的字 环纽 把臂入林 霜露之感 习开头的成语 争分夺秒 血字旁的字 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瓦查尿溺 頁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