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十三迎武舞入奏武功之曲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十三迎武舞入奏武功之曲》

时间: 2025-07-30 04:00:48

诗句

已象文治,乃观武成。

总干山立,七德以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4:00:48

原文展示: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十三迎武舞入奏武功之曲 杨亿 〔宋代〕 已象文治,乃观武成。 总干山立,七德以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已经展现了文治的景象,接下来观赏武功的成就。战士们手持盾牌如山般屹立,七种美德因此得以彰显。

注释:

  • 文治:指国家的文化、教育、法律等制度的建设和治理。
  • 武成:指军事上的成就和胜利。
  • 总干:指战士们手持的盾牌。
  • 山立:形容战士们站立如山,稳固不动。
  • 七德:古代认为的七种美德,具体内容因时代而异,通常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勇等。
  • 贞:正直,坚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官至翰林学士。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典雅华丽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属于宫廷乐章,用于宫廷仪式中,表达对国家文治武功的赞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为宋代宫廷乐章所作,用于宫廷仪式中,特别是在迎接武舞表演时演奏的武功之曲。诗中通过文治与武功的对比,展现了国家的强盛和秩序。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文治”与“武成”的对比,展现了国家的全面强盛。首句“已象文治”表明国家在文化和制度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乃观武成”则转向军事上的胜利和威严。后两句“总干山立,七德以贞”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战士们如山般稳固的站立,以及他们所体现的七种美德,强调了国家的稳固和道德的坚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体现了宋代宫廷诗歌的典雅和庄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象文治”:表明国家在文化和制度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象征着国家的文明和秩序。
  2. “乃观武成”:转向军事上的胜利和威严,表明国家的军事力量同样强大。
  3. “总干山立”: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战士们如山般稳固的站立,象征着国家的稳固和不可动摇。
  4. “七德以贞”:强调了战士们所体现的七种美德,表明国家的道德和精神力量同样坚定。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文治”与“武成”的对比,展现了国家的全面强盛。
  • 意象:使用“总干山立”这一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战士们的稳固和坚定。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颂国家的文治武功,通过对比文治和武功的成就,展现了国家的全面强盛和稳固。同时,通过战士们体现的七种美德,强调了国家的道德和精神力量。

意象分析:

  • “总干山立”:这一意象通过战士们如山般稳固的站立,象征着国家的稳固和不可动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七德”指的是哪七种美德? A. 仁、义、礼、智、信、忠、勇 B. 仁、义、礼、智、信、孝、勇 C. 仁、义、礼、智、信、忠、孝 答案:A

  2. 诗中的“总干山立”形容的是什么? A. 战士们手持的盾牌 B. 战士们站立的姿势 C. 战士们的勇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杨亿的其他宫廷乐章,如《太常乐章三十首》中的其他篇章,以了解宋代宫廷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杨亿诗集校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摸鱼儿 惜黄花 将归福州留别及门沈幼丹太史 笺经南隩烟云楼 同秩庭饮临江楼 都门送刘芳玖之官蜀中 秋日早发尉氏县 宿焦山绿雪庵 玩鸥亭 思慕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众目俱瞻 晓俗 枯枝再春 囊箧 包含糜的词语有哪些 屏围 鼠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逐日追风 缸砖 屮字旁的字 包含缓的成语 包含睫的词语有哪些 吊儿浪荡 斩钉截铁 颀伟 虎字头的字 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