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思慕诗

《思慕诗》

时间: 2025-07-27 22:22:03

诗句

怆怆怀殷忧,殷忧不可居。

徙倚不能坐,出入步踟蹰。

念蒙圣主恩,荣爵与众殊。

自谓永终身,志气甫当舒。

何意中见弃,弃我就黄垆。

茕茕靡所恃,泪下如连珠。

随没无所益,身死名不书。

慷慨自俯仰,庶几烈丈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22:03

思慕诗

作者:吴质 〔魏晋〕

原文展示:

怆怆怀殷忧,殷忧不可居。
徙倚不能坐,出入步踟蹰。
念蒙圣主恩,荣爵与众殊。
自谓永终身,志气甫当舒。
何意中见弃,弃我就黄垆。
茕茕靡所恃,泪下如连珠。
随没无所益,身死名不书。
慷慨自俯仰,庶几烈丈夫。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愁苦不已,忧虑无法安放。
徘徊不前,坐下也无法安定,出入之间步履徘徊。
想起得到圣主的恩泽,荣华与众人有别。
自以为可以终老一生,志向也方才舒展。
没想到却被抛弃,抛弃在黄土之上。
孤独无依,泪水如连珠般滚落。
即使随之消逝也没有什么益处,身死之后名声却无人记载。
我慷慨地仰望,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烈丈夫。

注释:

  • 怆怆:伤感、忧伤的样子。
  • 黄垆:指黄土,象征被抛弃或埋葬之地。
  • 茕茕:孤独的样子。
  • 连珠:形容泪水如同串成的珠子,形容流泪连绵不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质,字子华,魏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常在作品中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

创作背景:

《思慕诗》创作于吴质遭遇身世变迁与政治动荡之际,表达了他对自身遭遇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权力的渴望与失落。

诗歌鉴赏:

《思慕诗》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感慨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形象的意象,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中以“怆怆怀殷忧”开篇,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深沉的忧虑。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揭示了自己对于荣华富贵的渴望与对被抛弃的无奈。在“念蒙圣主恩,荣爵与众殊”中,诗人回忆起曾经的辉煌与恩宠,这种对比使得后面的“何意中见弃”显得更加沉重。

“泪下如连珠”的意象生动地表现了内心的悲痛与失落,泪水如珠串般不断流下,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助。最终,诗人以“庶几烈丈夫”结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坚守与渴望,尽管命运多舛,但他仍然希望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怆怆怀殷忧: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重的忧伤。
  2. 殷忧不可居:忧虑无法安放,心中焦虑不断。
  3. 徙倚不能坐:徘徊不前,坐下也无法安定。
  4. 出入步踟蹰:出入之间步履不稳,心神不宁。
  5. 念蒙圣主恩:想起自己曾受圣主的恩宠。
  6. 荣爵与众殊:荣华富贵与他人不同。
  7. 自谓永终身:自以为可以安享晚年。
  8. 志气甫当舒:理想方才得以展现。
  9. 何意中见弃:没想到自己却被抛弃。
  10. 弃我就黄垆:抛弃我在黄土之上,象征失落与无助。
  11. 茕茕靡所恃:孤独无依,没有任何依靠。
  12. 泪下如连珠:泪水如珠子一般不断落下,形容痛苦。
  13. 随没无所益:即使死亡也没有任何益处。
  14. 身死名不书:死后名声无人记载,感叹个人命运的悲剧。
  15. 慷慨自俯仰:我慷慨地仰望,期望有所作为。
  16. 庶几烈丈夫: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男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连珠,形象生动。
  • 对仗:如“徙倚不能坐,出入步踟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展现诗人的不安。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出士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孤独。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垆:象征被抛弃或埋葬,代表着人生的终结与孤独。
  • 泪水:象征痛苦与无奈,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
  • 烈丈夫:象征理想中的强者,代表对理想与信念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质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 A. 唐代
    B. 魏晋
    C. 南北朝
    D. 隋代

  2. “怆怆怀殷忧”中的“怆怆”指的是哪种情感? A. 喜悦
    B. 幸福
    C. 忧伤
    D. 激动

  3. 诗中提到的“黄垆”象征着什么? A. 荣华富贵
    B. 被抛弃与埋葬
    C. 家庭团圆
    D. 事业成功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表达对个人理想与自然生活的追求。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豪放。

诗词对比:

  • 吴质《思慕诗》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均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落差,吴质更多的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叹,而陶渊明则是对田园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魏晋诗人吴质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村居 三韵杂咏七首 三韵杂咏七首 三韵杂咏七首 三韵杂咏七首 三韵杂咏七首 三韵杂咏七首 理舟 独酌 村社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东山高卧 一洞之网 平川旷野 食字旁的字 拍拖 携手接武 利结尾的成语 必争之地 骨字旁的字 坦诚 折文旁的字 包含栓的词语有哪些 轻赋薄敛 包含敛的成语 深通 桑扈 先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