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9:16
点绛唇 其二 梦返江南
作者: 左锡嘉 〔清代〕
城郭全非,劫灰未烬虫沙泣。
断垣颓壁。野火磷磷碧。
安得欃枪,扫尽中原贼。
江南北。几行残柳。
都是伤心色。
整座城池已不复存在,战争的灰烬仍未熄灭,虫鸣悲泣。
断壁残垣,野火烧得碧绿的草地上闪烁着微光。
怎么才能得到长枪,扫除中原的贼寇?
江南一带,几行残留的柳树,
都是让人感到伤心的色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中原贼”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可联想到历史上多次侵扰中原的敌人,如金、元、清等朝代的入侵者。
作者介绍: 左锡嘉(生卒年不详),清代词人,其诗风多反映战乱和家国之思,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战乱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破败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
《点绛唇 其二 梦返江南》以简练而深刻的笔触,展现了战后废墟的凄凉与个人对故土的无限怀念。诗的开篇以“城郭全非”引出,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满目疮痍的场景,废墟上苍蝇般的虫鸣与沙哑的哭声交织,显得格外悲凉。接着,诗人通过“断垣颓壁”一语,进一步强化了破碎的意象,暗示着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无奈。
“安得欃枪,扫尽中原贼”这一句,充满了英雄的豪情与反抗的渴望,诗人渴望以武力恢复故乡的安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侵略者的愤怒。最后,几行残柳的描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刻画,更是对人心的伤痛与历史的沉痛反思,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沉重而又激昂,既表现了对家园的思念,又突显出对战乱的控诉,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战后废墟的描绘,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控诉,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安得欃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几行残柳”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左锡嘉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与战乱的控诉,但左锡嘉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具历史的广阔视野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