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4:40
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
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
御夹侵寒气,尝新破旅颜。
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悭。
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复新。
谁云滑易饱,老藉软俱匀。
种幸房州熟,苗同伊阙春。
无劳映渠碗,自有色如银。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丰收景象。香喷喷的稻子在三秋之末成熟,平坦的田地上有着百顷的农田。我高兴的是没有太多的房屋,幸好这些房屋没有遮挡到云山的美景。秋风侵袭着寒气,我品尝新米时,面容也焕然一新。丰收的红色稻谷整天都在,洁白的米粒我一点也不吝啬。煮出来的米饭白如雪,秋葵炖煮后也很新鲜。谁说米饭容易吃饱,我老人家觉得软糯的米饭搭配得刚刚好。种植的稻子在房州成熟,苗儿和伊阙的春天相同。无需在碗里映衬,自然有色泽如银的米饭。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一生坎坷,经历了安史之乱,诗歌风格兼具豪放与沉郁,以现实主义著称。
《茅堂检校收稻二首》创作于杜甫晚年,诗中表达了他在艰难生活中对自然丰收的欣喜与感慨。诗中描绘的秋收景象不仅体现了农民的辛勤与收获,也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这首诗的整体基调是喜悦而平和的,诗人通过描绘秋收的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与富饶。开头两句提到的“香稻”和“平田”,传达出丰收的喜悦和广袤的土地,象征着自然的慷慨和农民的辛劳。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赞美,特别是“幸不碍云山”,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珍视。
诗中反复提及的“新”与“鲜”,进一步强调了丰收的季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杜甫用“谁云滑易饱”一语,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米饭的软糯与丰盈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尽管生活的艰辛并未减弱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特别是“自有色如银”,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自信与满足,展现了自然的馈赠与农人的喜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情和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其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丰收的美好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整首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了农田的丰饶与生活的幸福。
这些意象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还引发了人们对丰收与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诗中提到的“香稻”指的是什么?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无劳映渠碗”表现了什么?
杜甫的《茅堂检校收稻二首》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但杜甫更多地体现了对农田丰收的欣喜,而白居易则表达了离别的感伤。两者的情感基调虽有不同,却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