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1:35
赵州有个柏树话,禅客相传遍天下。
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向根源会。
觉公说道无此语,正是恶言当面骂。
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此中辨真假。
赵州有一棵柏树的故事,禅客们在天下广泛传颂。
大多数人只是摘取树叶和寻找树枝,
却无法直接领会其根源。
觉公说过这话并不真实,
正是当面直接的讽刺。
如果禅人具备通达的智慧,
就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分辨出真伪。
释心道,宋代高僧,以其深厚的禅理和诗词而著称。其诗作大多反映了禅宗的思想,强调对真理的探求和对世事的超脱。
此诗产生于宋代,那个时代禅宗思想盛行,许多高僧通过诗词传播其哲理。诗中反映了对禅宗自我修行与真理探求的思考。
《呈佛鉴禅师偈》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蕴,展现了禅宗的思想精髓。作者通过柏树的隐喻,传达出一个深刻的哲理:许多人在探求真理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像是摘取树叶和寻找树枝,而无法深入根源,领悟事物的本质。诗中提到的“觉公”的言辞,既是对他人的批评,也是对自身修行的鞭策。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禅人应具备的智慧,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辨别真伪,这不仅是对禅理的探讨,也是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整首诗以柏树为象征,寓意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作者通过简洁的语句,传递了深刻的哲理,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的行为与心态。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对话的形式,又有直抒胸臆的情感,充分展现了禅宗的智慧与深邃。
整首诗传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真理不在表面,而在于深入根源的探求。诗人希望读者能够通过修行,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以达到真正的觉悟与明心见性。
赵州的柏树象征着什么?
觉公的言辞主要是批评什么?
“通方眼”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