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2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21:52
原文展示:
送李元藻入浙三首 赵蕃 〔宋代〕 唐室登科士,多因行卷知。至今传不朽,犹或谓能诗。辟置仍于取,山林亦罔遗。莫嗟今古异,穷达岂人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唐代科举登科的士人,大多是因为行卷(即考试时的文章)而被知晓。他们的名声至今流传不朽,人们仍然称他们为能诗之人。即使是在辟置(选拔官员)的过程中,山林隐士也不会被遗漏。不要感叹古今不同,人生的穷困与显达岂是人力所能控制的。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送别李元藻入浙的作品,表达了对李元藻的期望和对人生穷达的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送别友人李元藻前往浙江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李元藻的赞赏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唐代科举士人的回忆,表达了对李元藻的期望和对人生穷达的看法。诗中“唐室登科士,多因行卷知”一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李元藻的鼓励。后两句“莫嗟今古异,穷达岂人为”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的穷困与显达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鼓励李元藻不要因古今不同而感叹,人生的穷困与显达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应该保持超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行卷”指的是什么? A. 科举考试时的文章 B. 隐居山林的生活 C. 选拔官员的过程 D. 诗歌创作的技巧 答案:A
诗中“辟置仍于取,山林亦罔遗”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选拔官员时不会遗漏隐士 B. 科举考试的严格性 C. 诗歌创作的技巧 D. 人生的穷困与显达 答案:A
诗的最后一句“莫嗟今古异,穷达岂人为”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古今不同的感叹 B. 对人生穷达的超脱态度 C. 对科举考试的重视 D.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