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9:04
九日齐明府思钦见过
作者: 谢榛 〔明代〕
天涯节序酒樽空,
扶杖登高索寞中。
旅雁一声辞朔塞,
寒砧几处乱西风。
今嗟白首亲朋隔,
旧采黄花儿女同。
慰我羁怀有陶令,
非关秋色过篱东。
在这遥远的地方,节日的酒樽空空如也,
我扶杖登高,却在寂寞中寻求慰藉。
旅途中的大雁一声长鸣,告别了北方的寒冷,
而寒冷的砧声在西风中四处飘荡。
如今感叹白头之际,亲朋已然隔离,
唯有昔日的黄花,儿女们陪伴在旁。
慰藉我思乡之情的,正是陶渊明的洒脱,
这并不关乎秋色的流逝。
谢榛(约1560-1620),明代诗人,字浩然,号青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咏叹人生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此诗写于重阳节(九月九日),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节日的孤独与亲友的离散,借此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九日齐明府思钦见过》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展现了作者对传统节日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的开头,诗人通过“节序酒樽空”的描写,传达了节日的气氛与个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他在节日中的失落感。接着“扶杖登高索寞中”,诗人使用扶杖这一动作,象征着他年迈和身体的虚弱,但同时也在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
“旅雁一声辞朔塞”,诗中提到的旅雁,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诗人内心孤独的写照,引发对亲友的思念。随后的“寒砧几处乱西风”则描绘了一种萧瑟的秋景,寒冷的砧声在西风中飘荡,增强了诗的凄凉气氛。
在面对亲朋的离散时,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黄花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深厚的乡愁。最后以“陶令”自我安慰,体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谢榛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人们在节日中因孤独而产生的思乡情感,以及对亲友离散的深切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扶杖登高”中的“杖”指的是什么?
诗中“陶令”指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