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2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23:40
露净街声,月涵空影,一泻银河垂地。此夕年年,换清凉人世,与君赏,试向阑干曲处微步,冷浸罗衣如洗。故国天涯,共光辉千里。豆篱边络纬啼寒砌,隔墙和断续砧声起。客心容易悲秋,泫灯花红腻。怕良宵酒少偏多醉。笙歌散小巷家家闭。但举头犹自团圆,照羁人愁外。
夜露晶莹,街道安静,月光映照着空中的影子,像银河倾泻而下,直达大地。今晚年年如此,换了一个清凉的人世,与你共赏,试着在栏杆曲折处缓步而行,冷冷的罗衣仿佛洗净了一般。故乡遥远,共同的光辉照耀千里。豆篱边,蟋蟀在寒冷的石阶上鸣叫,隔着墙壁,隐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敲击声。客人的心容易因秋天而悲伤,灯下的花朵显得红艳且湿润。害怕良宵里酒少而醉得偏多。笙歌散去,小巷中的每家每户都已关上了门。但举起头仍然能感受到团圆的气氛,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远在他乡的游子心头的忧愁。
作者介绍:张伯驹(1888-1968),字仲明,号白庐,江苏无锡人。近现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收藏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甲午年(1894年)中秋之际,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借助中秋赏月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
这首《拜星月慢》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的“露净街声”与“月涵空影”,将中秋夜的宁静与清幽展现无遗,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邀请友人一同赏月,体现了人际之间的温暖与友情。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提到“故国天涯,共光辉千里”,这句诗引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尽管身处异地,依旧能够看到同一轮明月,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接下来的“客心容易悲秋”,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秋天的到来使得游子更加思念故乡,感受到一丝秋意的萧瑟。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既有对现实的观察,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照羁人愁外”,更是将整首诗的情绪推向高潮,尽管身处异乡,月光依旧给予游子以安慰,象征着团圆的希望与梦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中秋赏月的场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浓厚的乡愁情绪。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豆篱”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伯驹的《拜星月慢》与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对比。两者皆描绘了中秋的月光,但张伯驹更强调了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而苏轼则表现出对朋友的欢聚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