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2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24:48
拜星月慢 春雨。二月十四
作者: 卢青山
细织春幡,密缝针脚,夜半谁怜眇眼?
鬓压青灯,是萧寒庭院。
梦初熟,仿佛愔愔断却还起,
但绕丛筠凄暗。
思遍天涯,有谁人能绾?
忍匆匆掩却栊帘线。
便重启只见身形远。
藕意欲寄深情,也流风吹断。
约今宵底不朝人面?
春衣就试与何人换?
料软柳,楚楚明朝,更凝眸缀满。
在夜深人静时,我细心编织着春天的旗帜,缝合着每一针脚,谁在这寂静的时刻怜惜我这双无辜的眼睛呢?
鬓发压着青色的灯光,映衬出寒冷的庭院。
梦境刚刚开始清晰,似乎又断了,却又再次浮现,
我在幽暗的竹林中徘徊。
我思念的远方,有谁能为我解开这份情意呢?
我只能匆匆掩藏窗帘的线。
再度启程时,却只见她的身影远去。
我想把浓烈的情意寄托于藕花,然而又被风吹散了。
今夜的约定难道不如面对面?
我试着用春衣与谁交换?
想必明天的柔柳,更加明媚动人,凝视着我满怀的情绪。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探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雨绵绵的二月十四日,正值情人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盼。
《拜星月慢 春雨。二月十四》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诗作。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将春天的气息与个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对爱的渴望。
开篇“细织春幡,密缝针脚”,即以一种繁复而细致的手法,暗示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活的认真态度。夜半的孤独与思念,通过“夜半谁怜眇眼”,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渴望。接着,诗人通过“鬓压青灯,是萧寒庭院”,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仿佛一切美好都被寒冷所掩盖。
“梦初熟,仿佛愔愔断却还起”,体现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情感的复杂与纠结。诗人在梦中似乎找到了短暂的安慰,却又被现实的冷酷所唤醒。接下来的“思遍天涯,有谁人能绾”,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助与孤独,诗人渴望的情感却无处可寄。
整首诗在描绘春雨的柔情时,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人们在爱情面前的脆弱与渴望。结尾处,“春衣就试与何人换”,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显示了诗人对爱的期待与不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例如,“鬓压青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孤独的氛围,而“藕意欲寄深情”则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深厚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爱情的渴望与孤独展开,反映了人们在情感面前的脆弱与不安。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爱情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细织春幡”意指什么?
A. 织布
B. 春天的到来
C. 送别
D. 夜晚的孤独
“思遍天涯,有谁人能绾?”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渴望
C. 愤怒
D. 安宁
诗中“春衣就试与何人换?”的意思是什么?
A. 试衣服
B. 寻找情感寄托
C. 交换礼物
D. 尝试春天的气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卢青山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内心的孤独,而不仅仅是对月光与夜空的抒发。两者都表达了对情感的思考,但卢青山的作品更富有现代感,关注情感的细腻变化。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