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1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14:39
双峰下哭故人李宥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怜君孤垄寄双峰,
埋骨穷泉复几重。
白露空沾九原草,
青山犹闭数株松。
图书经乱知何在,
妻子因贫失所从。
惆怅东皋却归去,
人间无处更相逢。
我怜悯你在双峰下孤独的坟茔,
埋骨于这穷泉之地,不知经过多少层土。
白露时节,秋霜空自沾湿了九原的草地,
青山仍旧封闭着几株松树。
翻阅书籍已是乱世,不知何处可以寻找到?
妻子因贫穷而失去依靠,
我惆怅地在东皋回归,
人间再无处可以与君再相逢。
刘长卿,字景文,唐代诗人,生于约公元720年,卒年不详。他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此诗创作于唐代动荡时期,诗人因友人李宥的去世而感到深深的悲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友人的怀念。
《双峰下哭故人李宥》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悼亡之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传达出深沉的哀思和对友人李宥的不舍。开篇便以“怜君孤垄寄双峰”引入,表达了对故人的怜惜与怀念。在“埋骨穷泉复几重”中,诗人想象李宥的墓地被层层土埋藏,增强了对逝者的惋惜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中“白露空沾九原草”描绘了秋天的萧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消逝,而“青山犹闭数株松”则可以看作对故人孤独境遇的感叹。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图书经乱知何在”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迷茫,暗示在动荡的社会中,传统的价值观难以维持,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力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晰,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刘长卿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以悼念故人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揭示了在动荡的时代中,人与人之间深厚情感的珍贵。
诗中提到的“孤垄”指的是什么?
“图书经乱知何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惆怅东皋却归去”中,东皋指的是什么?
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比较,刘长卿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友人之间的感情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而白居易则通过音乐和景物描写表现人生的无奈。两者均体现了唐诗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