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6:50
哭损双眸断尽肠,
怕黄昏后到昏黄。
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全诗翻译:
我因悲伤而泪流满面,双眼似乎也失去了光彩,心中的痛苦难以忍受。夕阳西下时,我更是害怕那暗淡的夜色降临。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细雨在这个新的秋夜里绵绵而下,只剩下一盏微弱的残灯伴我度过漫长的夜晚。
这首诗中没有直接的典故,但“细雨”和“残灯”常在古诗中出现,象征着愁苦和孤独的情感。
作者介绍:
朱淑真(约1125年-约1180年),字德修,号冷梅,南宋女词人,生于江南,因其才情与词作而闻名。她的诗词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丰富的情感,尤其是对爱情和人生苦楚的深刻描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夜,正值新秋之际,诗人可能在经历个人的情感困扰或回忆往昔,秋天的细雨与昏黄的夜色使她更加感到孤独与悲伤。
《秋夜有感》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朱淑真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秋夜的沉思和对人生苦痛的感悟。诗的开头以“哭损双眸断尽肠”引出诗人的悲伤,展现了她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令人感同身受。
接下来的“怕黄昏后到昏黄”则体现了对未来的不安与恐惧。黄昏象征着光明的消逝,而“昏黄”暗示着孤独的夜晚即将来临,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让人倍感惆怅。
最后两句“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秋夜细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残灯”的存在既象征着微弱的希望,也隐含着无尽的孤独与寂寞。诗人在漫长的夜里,仿佛只有这盏残灯相伴,显得愈发渺小与无助。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痛苦到恐惧,再到孤独,朱淑真用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人生苦痛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孤独和悲伤中对生活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浓厚的抑郁情绪。
诗词测试:
诗中“哭损双眸”的意思是什么?
A. 眼睛模糊,充满泪水
B. 眼睛明亮
C. 眼睛痛苦
诗人在夜晚害怕什么?
A. 黑暗
B. 昏黄的夜色
C. 寒冷
“一点残灯伴夜长”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孤独与无助
C.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