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9:54
王文成断碑砚歌
作者:刘纶 〔清代〕
谈兵早佩威宁剑,
谪官独抱端明砚。
端明匪砚是断碑,
割剩天边紫云片。
十二字余墨妙诗,
节角依然露生面。
丞哉丞哉定谁负,
镌名钤印相矜衒。
蛮烟瘴雨久沈霾,
重扪十指精神见。
乃知古之学道人,
定力非关出研炼。
君不见江岸衣冠匿影过,
几曾寥廓捍虞罗。
厥后大功溃成九华坐,
闻召即至回谴诃,
此时此砚百遍凭摩挲。
想当下南昌,
檄书快意蠲宿疴。
及其归阳明,
语录微指醒群魔。
而于学道之人一一若无预,
儒林将相史策空分科,
何来高第弟子入室还操戈。
逆阉固无论,
张桂庸足苛,
只合携持二松四槐日对哦。
请因公砚质疑义,
石不可转墨可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政治与学术的思考,带有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诗中提到的“威宁剑”象征着权力与威望,而“端明砚”则代表着学问和文化。作者通过描绘古人的精神状态,强调了真正的学道者应具备的定力与内在修养。最后,诗中对当时社会的批判,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刘纶(约1660-约1730),字士俊,号云山,清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因屡次上书直言而受到重用但又遭贬谪。他的诗风清新,常以个人经历和时事为题材,富有哲理。
《王文成断碑砚歌》创作于清代,正值政治动荡、学术争议的时期。刘纶对当时社会政治的不满、对理想学问的追求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通过“断碑砚”这一象征,深刻揭示了权力与文化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在开头提到“谈兵早佩威宁剑”,正是通过军事与文人身份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人的轻视与对武力的崇拜。而“端明砚”则象征着学问的根基,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
在诗中,刘纶借古人之言,表达了对当时诸多学道之人的批判,认为真正的学问在于内心的修养,而非外在的名利。特别是在提到“儒林将相史策空分科”时,作者质疑了当时学术界的分科与划分,认为这种做法导致了知识的偏颇与空洞。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不满,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政治腐败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围绕学问与权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开,强调真正的学问在于内心的修养与坚持。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呼唤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刘纶的《王文成断碑砚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学问的重视
C. 对个人经历的回忆
“端明匪砚是断碑”中的“端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名剑
B. 一种砚台
C. 一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蛮烟瘴雨”主要指什么?
A. 美好的环境
B. 困扰的社会
C. 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