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见诸公古风有感而和

《见诸公古风有感而和》

时间: 2025-05-10 04:43:50

诗句

吾慕严子陵,躬耕寄事外。

弗听有道举,安得从郭泰。

耻因粟五斗,陶令腰束带。

三贤甘寂寞,举世惜机会。

是心本通明,忍把客尘盖。

洗耳颍阳水,要使闻清籁。

纷纷难与言,简篇犹可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43:50

原文展示:

吾慕严子陵,躬耕寄事外。
弗听有道举,安得从郭泰。
耻因粟五斗,陶令腰束带。
三贤甘寂寞,举世惜机会。
是心本通明,忍把客尘盖。
洗耳颍阳水,要使闻清籁。
纷纷难与言,简篇犹可赖。


白话文翻译:

我仰慕严子陵,隐居耕作寄情于田野。
不听那些有道之士的推荐,怎么能像郭泰那样出名?
羞于因五斗米而低头,陶渊明宁愿束缚衣带过日子。
三位贤人甘愿隐居,世人却惜别机会。
我心本是明亮的,忍心让世俗的尘埃遮盖。
想要洗耳浸泡在颍阳的清水中,听那清脆的竹笛声。
纷繁的世事难以与人言说,简短的篇章仍然可以寄托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严子陵:指严子陵,东汉隐士,以耕田隐居著称。
  • 躬耕:亲自耕作,隐居生活。
  • 郭泰:指郭泰,东汉时期的名士,因被选为官而出名。
  • 粟五斗:指五斗米,象征微薄的收入。
  • 陶令: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居和田园诗闻名。
  • 三贤:指三位隐士,象征淡泊名利的人。
  • 颍阳水:指颍水,清澈的水源,象征清净。
  • 清籁:指清脆的竹笛声。

典故解析:

  • 严子陵陶渊明:两位历史人物均以隐逸为主,体现了对名利的超脱。
  • 三贤:在中国文化中,贤者往往被视为不屑于世俗荣华的人物,代表一种高尚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隐逸生活为主。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反映对名利的看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诗人可能受当时士人追求功名与隐逸生活的冲突影响,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拒绝。


诗歌鉴赏:

《见诸公古风有感而和》是一首表达隐逸思想的诗。诗人以严子陵、陶渊明为典范,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躬耕寄事外”明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弗听有道举”则显示出对功名利禄的蔑视。诗人选择了三位贤人,他们宁愿保持寂寞,也不愿意追逐世俗的机会,体现了隐士的高洁情操。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定。尤其是“洗耳颍阳水”一联,展现了诗人渴望洗净尘世之喧嚣,追求内心的清明。最后,诗人以“简篇犹可赖”收束,表达了即便生活中有无法与人言说的纷繁,但用简短的文字依然可以寄托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诗歌的珍视与信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慕严子陵,躬耕寄事外。
    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严子陵是隐士的代表,躬耕则象征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2. 弗听有道举,安得从郭泰。
    诗人拒绝听从别人对名利的引荐,质疑若不拒绝,如何能像郭泰那样取得声名。

  3. 耻因粟五斗,陶令腰束带。
    诗人对依靠微薄收入生活的耻辱感,提及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认同。

  4. 三贤甘寂寞,举世惜机会。
    三位贤者宁愿选择寂寞,也不愿意追逐世俗的机会,展现了隐士的高洁和坚守。

  5. 是心本通明,忍把客尘盖。
    诗人自我反省,认为内心清明,却被世俗的尘埃所遮蔽。

  6. 洗耳颍阳水,要使闻清籁。
    渴望在清水中洗耳,听到自然清新的声音,象征着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7. 纷纷难与言,简篇犹可赖。
    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虽然难以与人交谈,但简短的诗篇依旧可以表达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躬耕寄事外”与“弗听有道举”。
  • 比喻:用“洗耳颍阳水”比喻追求清净的生活。
  • 排比:通过整齐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拒绝,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严子陵:象征隐士生活的楷模。
  • 颍阳水:象征清净与内心的宁静。
  • 三贤:象征不屑于世俗名利的人生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吕仰慕哪位隐士?
    A) 陶渊明
    B) 严子陵
    C) 郭泰
    D) 三贤

  2. 诗中提到的“粟五斗”象征什么?
    A) 丰厚的财富
    B) 微薄的收入
    C) 高洁的品格
    D) 追逐名利

  3. “洗耳颍阳水”中,诗人希望听到什么?
    A) 喧闹的城市声音
    B) 自然的清脆声音
    C) 人们的欢笑声
    D) 诗人的内心独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李吕的隐逸思想与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陶渊明以其悠然自得的态度,展现了隐士的生活哲学,而李吕则在传承中融入了对内心宁静的探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是对《见诸公古风有感而和》的详细解析与鉴赏,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摘得新 忆江南 采莲子二首 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始背洛城秋郊瞩目奉怀台中诸侍御 赠封御史入台 使岭南闻崔马二御史并拜台郎 奉和受图温洛应制 咏井 单于川对雨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玄的成语 耒字旁的字 方骖并路 纱布 岘山 衣字旁的字 红扑扑 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私字儿的字 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 山字旁的字 乘虚而入 凿坏以遁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不绝如线 卤字旁的字 聘贡 凄飙 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