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勉学诗(八首)

《勉学诗(八首)》

时间: 2025-05-07 10:12:31

诗句

黄河西北来,云自昆仑丘。

经行非一山,回薄半九州。

上有不测源,下有无尽流。

万化同此机,不知几春秋。

分明天地心,不为浅狭谋。

痴人用小计,颠倒若无求。

安得申韩氏,化为古伊周。

¤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2:31

原文展示:

勉学诗(八首) 方孝孺 〔明代〕 黄河西北来,云自昆仑丘。 经行非一山,回薄半九州。 上有不测源,下有无尽流。 万化同此机,不知几春秋。 分明天地心,不为浅狭谋。 痴人用小计,颠倒若无求。 安得申韩氏,化为古伊周。

白话文翻译: 黄河从西北方流来,云雾起自昆仑山。 流经不止一座山,覆盖了半个九州。 源头深不可测,水流无穷无尽。 万物变化都遵循这个规律,不知经历了多少春秋。 天地之心分明,不为浅薄狭隘的谋划。 愚笨的人用小聪明,颠倒黑白如同无所求。 如何能让申韩之学,转化为古代的伊周之道。

注释:

  • 黄河西北来: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西北地区。
  • 昆仑丘: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位于西北。
  • 回薄:覆盖、遍布。
  •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指整个中国。
  • 不测源:深不可测的源头。
  • 无尽流:无穷无尽的水流。
  • 万化同此机:万物变化都遵循这个规律。
  • 分明天地心:天地之心分明,指天地自然法则。
  • 浅狭谋:浅薄狭隘的谋划。
  • 痴人:愚笨的人。
  • 小计:小聪明。
  • 颠倒若无求:颠倒黑白如同无所求。
  • 申韩氏:指申不害和韩非,法家代表人物。
  • 古伊周:指古代的伊尹和周公,儒家推崇的贤臣。

诗词背景: 方孝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作品多反映儒家思想和道德教化。这首诗通过黄河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和对人类行为的思考。诗中提到“申韩氏”与“古伊周”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法家和儒家思想的看法,希望人们能够遵循天地的自然法则,而不是用小聪明颠倒黑白。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黄河为引,描绘了其源远流长、覆盖广袤的景象,象征着自然法则的伟大和不可抗拒。作者通过对黄河的描述,引发对天地之心的思考,强调了自然法则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诗中的“痴人用小计,颠倒若无求”一句,批判了那些不遵循自然法则、用小聪明行事的人。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儒家理想的向往,希望人们能够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那样,遵循天地的自然法则,实现道德的升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黄河西北来,云自昆仑丘。”:描绘黄河的源头和流向,以及昆仑山的神秘。
    • “经行非一山,回薄半九州。”:描述黄河流经多山,覆盖半个中国。
    • “上有不测源,下有无尽流。”:强调黄河源头的深不可测和流水的无穷无尽。
    • “万化同此机,不知几春秋。”:指出万物变化都遵循自然法则,时间漫长。
    • “分明天地心,不为浅狭谋。”:强调天地之心的分明,不因浅薄狭隘的谋划而改变。
    • “痴人用小计,颠倒若无求。”:批判愚笨的人用小聪明行事,颠倒黑白。
    • “安得申韩氏,化为古伊周。”:表达对儒家理想的向往,希望法家思想能转化为儒家之道。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河的源远流长比喻自然法则的伟大。
    • 拟人:将天地之心拟人化,强调其分明。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上有不测源,下有无尽流”。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黄河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和对人类行为的思考,强调遵循天地之心,批判小聪明,向往儒家理想。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黄河:象征自然法则的伟大和不可抗拒。
    • 昆仑丘:象征神秘和崇高。
    • 不测源:象征深不可测的自然法则。
    • 无尽流:象征无穷无尽的时间和变化。
    • 天地心:象征自然法则的分明和不变。
    • 痴人:象征愚笨和小聪明。
    • 申韩氏:象征法家思想。
    • 古伊周:象征儒家理想。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昆仑丘”位于哪个方向? A. 西北 B. 东南 C. 东北 D. 西南
    2. 诗中的“痴人用小计”指的是什么? A. 聪明的人用大智慧 B. 愚笨的人用小聪明 C. 聪明的人用小聪明 D. 愚笨的人用大智慧
    3. 作者希望“申韩氏”能转化为哪种思想?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黄河颂》:另一首以黄河为主题的诗歌,表达对黄河的赞美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作品,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诗词对比:
    • 《黄河颂》与《勉学诗》:两者都以黄河为意象,但前者更多表达对黄河的赞美,后者则更多表达对自然法则的思考。
    • 《登鹳雀楼》与《勉学诗》: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多表达对远大理想的向往,后者则更多表达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方孝孺诗集》:收录了方孝孺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一本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书籍,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移司道中四绝 其三 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秋思十首 其一 索酒 早春有感 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 闲兴 即事五首 其二 题黄德老西亭二绝 二绝寄章氏女子 十二月二日腊祭前一日致斋惠照清叟察言观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业字旁的字 析律二端 遮隐 儿字旁的字 电谕 黄字旁的字 农科 包含鹪的词语有哪些 子息 别有匠心 句斟字酌 无羽箭 靡有孑遗 痴心女子负心汉 羽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扰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