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2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3:07
原文展示:
题王叔明墨竹为郑叔度赋 方孝孺 〔明代〕
吴下王蒙艺且文,吴兴赵公之外孙。 黄尘飘荡今白发,典刑远矣风流存。 华亭朱芾称善画,每观蒙画必叹诧。 谓言妙处逼古人,世俗相传倍增价。 昔年夜到南屏山,高堂素壁五月寒。 壁间举目见修竹,烟雨冥漠蛟龙蟠。 呼童秉烛久不寐,细看醉墨王蒙字。 固知蒙也好天趣,画师岂解知其意。 分枝缀叶人所知,要外枝叶求神奇。 天机贵足不贵似,此事不可传诸师。 麟溪郑君好奇士,爱画犹能赏其趣。 呜呼!世间作者非不多,郑君甚少可奈何。
白话文翻译:
吴下的王蒙既有艺术才华又有文学修养,他是吴兴赵公的外孙。 经历了风尘仆仆的岁月,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但他的典范和风采依然存在。 华亭的朱芾称赞他擅长绘画,每次看到王蒙的画作都会惊叹不已。 人们都说他的画作妙处逼近古人,因此在世俗中传颂,价值倍增。 曾经在夜晚到达南屏山,高堂的素壁在五月里显得格外寒冷。 抬头就能看到壁上画着的修竹,烟雨朦胧中仿佛有蛟龙盘踞。 我呼唤童子持烛,久久不能入睡,仔细观赏壁上王蒙的醉墨字迹。 我深知王蒙追求的是自然的天趣,画师们未必能理解他的意境。 分枝缀叶的技巧人们都知道,但要超越这些技巧去追求神奇,才是关键。 天机在于充实而非相似,这种事情是无法通过师傅传授的。 麟溪的郑君是个好奇的人,他爱画还能欣赏其中的趣味。 唉!世间虽然不乏作者,但像郑君这样少见的人,真是无可奈何。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孝孺(1357-1402),明代初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希直,号希古,江西吉水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此诗是方孝孺为好友郑叔度题写,赞美王蒙的画艺。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王蒙的画作在艺术界享有盛誉,方孝孺通过此诗表达对王蒙画艺的赞赏,并借此抒发对艺术追求自然天趣的认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王蒙画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艺术追求自然天趣的认同。诗中,方孝孺首先介绍了王蒙的艺术背景和成就,然后通过朱芾的赞叹,进一步强调了王蒙画作的非凡价值。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南屏山观赏王蒙画作的情景,表达了对王蒙画艺的深刻理解和欣赏。最后,诗人通过对郑叔度的赞美,暗示了世间真正懂得欣赏艺术的人并不多,表达了对艺术真谛的珍视和对世俗评价的不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然天趣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王蒙的画艺,并表达对艺术追求自然天趣的认同。诗人通过描述王蒙的画作和自己的观赏体验,强调了艺术的真实价值在于追求自然之美,而非世俗的评价和技巧的炫耀。同时,诗人通过对郑叔度的赞美,暗示了世间真正懂得欣赏艺术的人并不多,表达了对艺术真谛的珍视和对世俗评价的不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王蒙是哪位著名书画家的外孙? A. 赵孟頫 B. 文征明 C. 唐寅 D. 董其昌
诗中提到的“华亭朱芾”对王蒙的画作有何评价? A. 不以为然 B. 赞叹不已 C. 漠不关心 D. 批评指责
诗人认为王蒙的画作妙处在于什么? A. 逼近古人 B. 世俗相传 C. 自然天趣 D. 分枝缀叶
诗中提到的“南屏山”位于哪个城市? A. 苏州 B. 杭州 C. 南京 D. 扬州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