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时间: 2025-04-30 18:41:32

诗句

盛德临中夏,黎民望彼苍。

少留临宇宙,未必愧成康。

宗社千年恨,山陵后世光。

神游思下土,经国意难忘。

¤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1:32

原文展示:

盛德临中夏,黎民望彼苍。 少留临宇宙,未必愧成康。 宗社千年恨,山陵后世光。 神游思下土,经国意难忘。

白话文翻译:

伟大的德行照耀着中华大地,百姓们仰望着苍天。 即便短暂停留于这宇宙之间,也不一定会逊色于成康盛世。 宗庙社稷承载着千年的遗憾,而山陵则闪耀着后世的光辉。 灵魂游走于思念的土地,治理国家的意愿难以忘怀。

注释:

  • 盛德:伟大的德行。
  • 中夏:指中国。
  • 黎民:百姓。
  • 彼苍:指苍天。
  • 少留:短暂停留。
  • 宇宙:指天地之间。
  • 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周朝的两位贤君。
  • 宗社:宗庙和社稷,指国家的重要祭祀场所。
  • 山陵:指帝王的陵墓。
  • 神游:灵魂游走。
  • 思下土:思念的土地。
  • 经国:治理国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孝孺(1357-1402),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希直,号逊志,浙江宁海人。他以忠诚和正直著称,因反对明成祖朱棣的篡位而被杀。方孝孺的诗文多表现其忠贞不屈的精神和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纪念懿文皇太子而作。懿文皇太子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逝,其德行和才能备受赞誉。方孝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懿文皇太子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懿文皇太子的赞颂,展现了其伟大的德行和对国家的深远影响。诗中“盛德临中夏”一句,直接点明了懿文皇太子的德行照耀着中华大地,而“黎民望彼苍”则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深切期望。后两句“少留临宇宙,未必愧成康”则暗示了即便懿文皇太子在世时间不长,但其贡献和影响却不逊色于历史上的贤君。最后两句“神游思下土,经国意难忘”则表达了对懿文皇太子治理国家的意愿和对其精神的永恒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方孝孺对懿文皇太子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盛德临中夏:盛大的德行照耀着中华大地,强调懿文皇太子的德行之伟大。
  2. 黎民望彼苍:百姓们仰望着苍天,表达了对懿文皇太子的深切期望。
  3. 少留临宇宙:即便短暂停留于这宇宙之间,暗示懿文皇太子在世时间不长。
  4. 未必愧成康:也不一定会逊色于成康盛世,强调其贡献和影响不逊色于历史上的贤君。
  5. 宗社千年恨:宗庙社稷承载着千年的遗憾,暗示国家的不幸和遗憾。
  6. 山陵后世光:而山陵则闪耀着后世的光辉,强调懿文皇太子的影响将永存。
  7. 神游思下土:灵魂游走于思念的土地,表达了对懿文皇太子的永恒怀念。
  8. 经国意难忘:治理国家的意愿难以忘怀,强调其治理国家的意愿和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盛德临中夏”中的“盛德”比喻懿文皇太子的伟大德行。
  • 拟人:“黎民望彼苍”中的“望”赋予了黎民以人的情感。
  • 对仗:“少留临宇宙,未必愧成康”中的“少留”与“未必”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懿文皇太子的赞颂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通过赞颂懿文皇太子的伟大德行和深远影响,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盛德:象征懿文皇太子的伟大德行。
  • 中夏:象征中国,强调其德行的广泛影响。
  • 黎民:象征百姓,表达了对懿文皇太子的深切期望。
  • 宇宙:象征天地之间,暗示懿文皇太子的影响超越时空。
  • 宗社:象征国家的重要祭祀场所,承载着千年的遗憾。
  • 山陵:象征帝王的陵墓,闪耀着后世的光辉。
  • 神游:象征灵魂的游走,表达了对懿文皇太子的永恒怀念。
  • 经国:象征治理国家,强调其治理国家的意愿和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孝孺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 A. 宋代 B. 明代 C. 清代 D. 元代

  2. 这首诗是为纪念谁而作? A. 明太祖朱元璋 B. 懿文皇太子 C. 明成祖朱棣 D. 方孝孺自己

  3. 诗中“盛德临中夏”中的“盛德”指的是什么? A. 伟大的德行 B. 盛大的节日 C. 盛大的庆典 D. 盛大的宴会

  4. 诗中“少留临宇宙”中的“少留”是什么意思? A. 短暂停留 B. 少量的留存 C. 少量的停留 D. 少量的遗留

答案:

  1. B. 明代
  2. B. 懿文皇太子
  3. A. 伟大的德行
  4. A. 短暂停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方孝孺的其他诗作,如《题竹石图》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
  • 其他明代诗人的作品,如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可以对比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方孝孺的《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对比,可以发现明代诗人在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关怀时的不同手法和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方孝孺全集》:收录了方孝孺的全部诗文,可以全面了解其文学成就。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明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王氏兄弟 和彦猷在华亭赋十题依韵·枯湖 题招提院静照堂 和君俞喜雨 和曼叔憩永惠院 芙蓉五绝呈景仁 送孔先生还山 送孙通直 照邻从予假韦苏州集因以诗致之 答辛子庄惠梅花之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有要于时 如丘而止 小律诗 邑字旁的字 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分寸之功 横夺 虑猜 韭字旁的字 不可企及 杂泛差役 见金不见人 弋字旁的字 委靡不振 耳刀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