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3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39:47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
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烛馀减夜漏,衾暖添朝睡。
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
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
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大家都在欣赏春天的美景,唯有你独自怜惜春天的情意。春天的情意究竟是什么,我这位老人是最懂得的。烛光下夜晚的时光渐渐减少,温暖的被褥让人多了几分晨睡的安逸。平台上轻柔的春风,池边湿润的土地。花开得稍晚,却更加艳丽,黄莺懒散地发出思索的鸣叫。似乎对隔年的清修感到惊讶,像是在劝说人们来迎接春天的醉意。何时我们能一起共饮欢宴,心里期盼着二月二的到来。
“二月二”是指农历二月初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月二是春天的开始,象征着万物复苏,适合欢聚的日子。诗中提到的宴游,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与友人共赏春光的愿望。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闻名。他的作品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社会、爱情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这首诗写于早春时节,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用此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受和对友人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青春的怀念。
白居易的《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春日情怀。全诗在描绘春天的同时,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开头几句通过对比,揭示了不同人对春天的感受,强调了“君独怜春意”的独特视角,表现出诗人对春意的深刻理解。接着,诗人通过对春夜和晨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在意象上,诗中提到的“烛馀”、“衾暖”及“池边地”等,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生活场景。而“似讶隔年斋”则传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最后,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何日同宴游”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暗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诗歌以清新自然的语调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生活哲学。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
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烛馀减夜漏,衾暖添朝睡。
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
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
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传达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温暖。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春天温暖、宁静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二月二”象征着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烛馀减夜漏,衾暖添朝睡”,这句主要描绘了__的场景。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思念和对春天的热爱。(对/错)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同诗人的作品在主题与风格上的差异,丰富了我们对唐诗的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