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2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2:03
逼仄何逼仄,我居巷南子巷北。
可恨邻里间,十日不一见颜色。
自从官马送还官,行路难行涩如棘。
我贫无乘非无足,昔者相过今不得。
实不是爱微躯,又非关足无力。
徒步翻愁官长怒,此心炯炯君应识。
晓来急雨春风颠,睡美不闻钟鼓传。
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
已令请急会通籍,男儿信命绝可怜。
焉能终日心拳拳,忆君诵诗神凛然。
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
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这地方真是狭窄,我住在南巷和北巷之间。
可恨的是邻里之间,十天也不见一个面。
自从官马送还官员,走路真是难行,路途像荆棘一样刺人。
我虽然穷,没有坐车,但我并不是没有脚,
曾经相聚的情景,如今已无法再见。
这并不是我爱惜自己微薄的身体,也不是我腿脚无力。
徒步而行,心中忧愁,想必君子也应明白我的心情。
今晨急雨夹着春风,睡得正美,根本没听见钟鼓声。
东家的驴子允许我借,但泥路滑得我不敢骑去朝天。
我已经请急会通籍,作为男子汉,命运绝对可怜。
怎么能整天心中忐忑,想你诵诗时神情庄重。
辛夷树的花也开始凋落,更何况我与你已不再年轻。
街头的酒价常常又苦又贵,外面的酒徒稀少得醉不成眠。
快来一起喝一斗吧,正好有三百文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风严谨,内容丰富,反映了社会的风云变幻和百姓的疾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生凋零,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杜甫的《逼仄行,赠毕曜》通过对狭小居所和艰难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命运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思念。首句“逼仄何逼仄”以反问的方式开篇,立即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表达了生活空间的压抑感。接着,诗人通过对邻里关系的冷淡、行路的艰难,表现了社会的隔阂与人情的疏远。
诗中多处运用细腻的细节,如“晓来急雨春风颠”,描绘了一个灰暗的早晨,诗人因天气的恶劣而无法出门,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情感。同时,借助“东家蹇驴”的比喻,传达出借助外力的无奈与羞愧,反映出他在艰难中仍不屈服的精神。
最后,诗人以“快来一起喝一斗”结束,既是对友人的期待,也是一种对生活的调侃与解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杜甫一贯的深刻人文关怀与对生活的敏锐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反问、比喻、对仗等手法,如“逼仄何逼仄”增强了情感的对比和压抑感;“行路难行涩如棘”则形象地比喻了生活的艰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体现了唐代士人的精神面貌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逼仄何逼仄”中的“逼仄”意指什么?
A. 宽敞
B. 狭窄
C. 明亮
D. 阴暗
诗中提到“东家蹇驴”是为了表达什么?
A. 生活富裕
B. 借助外力的无奈
C. 借钱的快乐
D. 朋友的支持
“辛夷始花亦已落”中的“辛夷”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时光
B. 生活的艰辛
C. 朋友的思念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与李白在对友人情感的表达上有所不同,杜甫更倾向于现实中的困境与思考,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豪放与洒脱的情感。两者的作品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