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凤山禅寺

《凤山禅寺》

时间: 2025-05-04 01:27:44

诗句

百役红尘吏,过门一解鞍。

频来无事干,孤坐有山看。

留月不掩户,招风长倚栏。

马嘶催去路,吾道尚盘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7:44

原文展示:

凤山禅寺
作者: 徐梦发 〔宋代〕

百役红尘吏,
过门一解鞍。
频来无事干,
孤坐有山看。
留月不掩户,
招风长倚栏。
马嘶催去路,
吾道尚盘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身为红尘中繁忙的官吏,
经过这里便卸下了马鞍。
频繁来此却无所事事,
我独自坐着,遥望山景。
月光洒下,不遮住我的门户,
微风拂面,我长时间倚着栏杆。
马儿嘶鸣催促着我离开,
但我的心仍然留恋这条道。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役:指繁忙的工作或多种职责。
  • 红尘:指世俗的生活与纷扰。
  • 解鞍:卸下马鞍,象征放下世俗的重担。
  • 孤坐:独自坐着,表现出内心的宁静。
  • 留月:留住月光,意指宁静的夜晚。
  • 招风:迎接风,形容环境的闲适。
  • 马嘶:马的叫声,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催促。
  • 盘桓:徘徊、留恋。

典故解析:

  • 诗中描绘的场景常见于禅宗诗词,表达了修身养性、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
  • “百役红尘吏”反映了古代官吏的繁忙与疲惫,而禅寺则是寻求内心平静的理想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梦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清新脱俗的山水诗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繁华的淡泊。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因公务繁忙而感到疲惫之际,选择到凤山禅寺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放松,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及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凤山禅寺》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在喧嚣的红尘中,诗人通过卸下马鞍、独坐山前的方式,展现了内心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诗歌的前两句“百役红尘吏,过门一解鞍”便直接点出了作者身份的对比,忙碌的官吏与宁静的禅寺形成鲜明的对照。接着,诗人描绘了他在禅寺中孤坐的情景,表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沉醉与对繁忙生活的逃避。

“留月不掩户,招风长倚栏”,这两句中,月光洒下,清风拂面,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气氛,令人心生向往。而最后两句“马嘶催去路,吾道尚盘桓”则反映了诗人对离开的不舍,显示出一种对过往生活的依恋与对未来的犹豫。整首诗语言简练,却蕴含深厚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禅意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役红尘吏:描绘了诗人的身分,表明他是一名忙碌的官吏。
  2. 过门一解鞍:暗示在繁忙中寻求片刻的安宁,卸下负担。
  3. 频来无事干:说明诗人常到此地,却无所事事,体现出对闲适的向往。
  4. 孤坐有山看:独自坐着,面对山景,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得。
  5. 留月不掩户:月光洒进屋内,意指宁静的夜晚与自然的和谐。
  6. 招风长倚栏:微风拂面,诗人悠然自得,体现出对环境的享受。
  7. 马嘶催去路:马的叫声催促离开,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迫近。
  8. 吾道尚盘桓:诗人虽有离开的压力,却仍然留恋这条路,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留月不掩户”和“招风长倚栏”,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马嘶声似在催促,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 象征:马鞍象征繁忙的生活,月光与山景象征宁静与自然。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内心对忙碌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的向往,表现了一种追求宁静、淡泊名利的哲学思想,体现出禅宗文化的深邃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尘:象征世俗生活。
  • 马鞍:代表繁忙与责任。
  • 月光:象征宁静与清幽。
  • :代表自然与内心的寄托。
  • :象征自由与舒适。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繁忙生活的批判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役红尘吏”指的是: A. 一名闲人
    B. 繁忙的官吏
    C. 一个农民
    D. 一个商人

  2. “留月不掩户”中的“留月”意指: A. 月亮太亮
    B. 月光洒下
    C. 留下月亮
    D. 月亮遮住

  3. 诗人对离开的态度是: A. 迫不及待
    B. 不在乎
    C. 留恋
    D. 愉快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徐梦发的《凤山禅寺》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王维通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展现山水之美,而徐梦发则通过对禅寺的描写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反思。两者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但各自的风格和意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蜀还行送杨莪蒿入都 送杨莪蒿入蜀 青县 题王西樵年丈小像 西沽 寒食前五日蓉槎招同诸子泛舟红桥 春尽 古荡归途 杂剧·功臣宴敬德不伏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打落牙齿和血吞 清庙之器 黽字旁的字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鹿字旁的字 默开头的成语 游适 羽字旁的字 倪子 素不相识 揖盗开门 与狐谋皮 山字旁的字 舒演 贪渔 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凵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