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送李相公重镇襄阳

《奉送李相公重镇襄阳》

时间: 2025-04-26 20:18:25

诗句

海内埏埴遍,汉阴旌旆还。

望留丹阙下,恩在紫霄间。

冰雪背秦岭,风烟经武关。

树皆人尚爱,辕即吏曾攀。

自惜两心合,相看双鬓斑。

终期谢戎务,同隐凿龙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18:25

原文展示:

奉送李相公重镇襄阳
作者:李逢吉 〔唐代〕

海内埏埴遍,汉阴旌旆还。
望留丹阙下,恩在紫霄间。
冰雪背秦岭,风烟经武关。
树皆人尚爱,辕即吏曾攀。
自惜两心合,相看双鬓斑。
终期谢戎务,同隐凿龙山。

白话文翻译:

在全国各地都听到你治理的声名,汉代的旗帜又重新飘扬在阴山之下。
我希望能够留在那红色的宫阙之下,感受那来自紫霄的恩泽。
冰雪覆盖在秦岭的背后,风烟飘过武关的上空。
每一棵树木都让人爱惜,车辕上也曾有官吏攀爬。
我珍惜我们两颗心的相合,彼此相看却已生白发。
最终希望能告别戎马生涯,隐居在凿龙山的静谧之中。

注释:

  • 海内:指全国范围内。
  • 埏埴:意为制作陶土,象征着治理或成就。
  • 汉阴:指汉朝的阴山,象征着汉朝的荣耀。
  • 丹阙:指红色的宫阙,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紫霄:指天上的仙境,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恩泽。
  • 冰雪:比喻寒冷的环境,暗示艰苦的局势。
  • 秦岭:指中国的著名山脉,象征着自然的雄伟。
  • 武关:指武关,象征着边防的艰辛。
  • :马车的车辕,象征着交通与权力。
  • 双鬓斑:比喻两人都已白头,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情谊的深厚。
  • 凿龙山:具体指一种隐居的理想,象征着归隐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逢吉,唐代诗人,字子美,号东皋。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李逢吉的作品常带有对社会现状的关切,关注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奉送李相公重镇襄阳》是李逢吉为送别李相公而作,李相公可能是一个前往襄阳的重要官员。诗中表达了对好友的祝福与不舍,同时也隐含了对政治生涯的思考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与李相公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思考。开头以“海内埏埴遍,汉阴旌旆还”两句描绘出一个广阔的国家图景,表达了对李相公治理才能的赞美。接下来的“望留丹阙下,恩在紫霄间”则流露出诗人对权力与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诗中“冰雪背秦岭,风烟经武关”运用自然景象,借景抒情,暗示了政治斗争的艰辛与不易。而“树皆人尚爱,辕即吏曾攀”则反映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与对官场的无奈。最后两句“自惜两心合,相看双鬓斑”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深情的告别转向隐居的理想,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自身未来的追求,富有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内埏埴遍:全国都在建设,暗示李相公的治理成就。
  2. 汉阴旌旆还:汉朝的旗帜又在飘扬,象征着复兴与荣耀。
  3. 望留丹阙下:希望停留在权力中心,表达对权力和地位的向往。
  4. 恩在紫霄间:渴望得到上天的恩泽与庇护。
  5. 冰雪背秦岭:自然环境的艰苦,反映出生活的不易。
  6. 风烟经武关:边防的艰辛,象征着战争与和平的交替。
  7. 树皆人尚爱:珍惜每一棵树木,表达对自然和人情的热爱。
  8. 辕即吏曾攀:官吏的攀附,反映出官场的复杂与无奈。
  9. 自惜两心合:珍视彼此的情感,强调友谊的深厚。
  10. 相看双鬓斑:白头偕老,感慨岁月流逝。
  11. 终期谢戎务:希望告别军务,向往平静的生活。
  12. 同隐凿龙山:渴望隐居于自然之中,追求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雪背秦岭”,将自然景象与政治环境结合。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多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丹阙”和“紫霄”,象征着权力与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政治生涯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惜,渴望隐居生活的理想,展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海内:象征着国家与人民。
  2. 丹阙:象征权力与荣耀。
  3. 冰雪:象征艰苦环境与困境。
  4. :象征生命与人情。
  5. 双鬓斑:象征岁月与友谊的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汉阴”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旗帜? A. 唐代
    B. 汉代
    C. 宋代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终期谢戎务”,表达了诗人希望告别_____生活。

  3. 判断题:诗人对官场生活持积极态度。 (对/错)

答案:

  1. B. 汉代
  2. 军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但李逢吉的作品更注重个人情感和隐居理想,而王之涣则更多地体现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寄晁元中十首 和程德裕颂五首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众人观俳优 墨蛇颂 李右司以诗送梅花至潞公予虽不接右司想见其 次韵答宗汝为初夏见寄 结客 同景文丈咏莲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选兵秣马 天高听卑 戈字旁的字 浮光略影 包含急的成语 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楚壸 口字旁的字 三言二语 舌字旁的字 疏材 鸱夷子 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匕字旁的字 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骄悍 冲弱寡能 峳峳 门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