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4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46:58
原文展示:
野寺钟鸣后,溪桥雨合时。杖藜能过我,酌酒更论诗。意作匆匆别,仍愆得得期。近知疏问讯,不那费怀思。
白话文翻译:
在野外的寺庙钟声响起之后,溪边的桥上雨势正浓。拄着藜杖的你能够来到我这里,我们一边饮酒一边讨论诗歌。本想匆匆告别,却仍然错过了约定的时刻。最近知道你疏于问候,不再那么费心去怀念。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厚感情。这首诗是写给友人徐季益的,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别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与友人徐季益相聚后分别时所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别的无奈。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首句“野寺钟鸣后,溪桥雨合时”描绘了野外寺庙的钟声和溪桥上的雨景,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下来的“杖藜能过我,酌酒更论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与友人共饮论诗的愉悦。然而,“意作匆匆别,仍愆得得期”透露了分别的无奈和错过约定的遗憾。最后两句“近知疏问讯,不那费怀思”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淡然和对分别的接受。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与分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与友人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别的无奈与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