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2:52
江城子 雪夜
作者: 曹溶 〔明代〕
谁移蜡信破春枝。剪成丝,瑞难知。冻逼罗衾,香阁费禁持。欲觅胭脂相衬好,留不到,杏花时。打窗连曙响参差。酒盈卮,付歌儿。湿透重裘,前梦耐寻思。几度关山驴背苦,归纵美,已嫌迟。
谁把蜡信移到春天的枝头,剪成细丝,难以分辨瑞气。寒冷逼迫着罗衾,香阁中的禁忌也难以持久。想要寻觅胭脂来搭配,然而等不到杏花盛开的时节。窗外传来黎明的声响,酒杯满盈,歌声随之而起。湿透了的重裘,让我思念往昔的梦境。多少次在关山之中,驴背上的艰苦,归来时即便美好,也觉得晚了。
曹溶,明代诗人,以词风细腻、情感真挚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感受。
《江城子 雪夜》创作于寒冷的冬夜,诗人借助雪景和夜晚的孤寂,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过往艰辛的追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思考。
《江城子 雪夜》描绘了一个寒冷的雪夜,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思考着人生的苦涩与美好。诗中通过“蜡信”、“罗衾”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冬天的寒冷之间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过去艰难岁月的回忆。整体上,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构建了一幅动人的雪夜图景,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慨。
诗中的“欲觅胭脂相衬好,留不到,杏花时”一句,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却又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感到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让人倍感共鸣。同时,最后两句“几度关山驴背苦,归纵美,已嫌迟”则表达了一种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归来的珍惜,却又因时间的流逝而感到迟疑,形成了一种对比和反思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以雪夜为背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人生苦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蜡信”象征什么?
诗中的“杏花时”象征着什么?
“打窗连曙”中的“曙”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