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2:37
江城子
鲍让侯载酒汎舟,同于皇、仲震、商原、佩纫、家弟鲁望,小泊城南诸寺,纪所见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西风脱叶响高天。
酒如泉,发狂颠。
蓦遇娇红,澹粉佛堂边。
恰似湿云欹一朵,
扶不定,竹栏前。
老夫侧帽兴翩然。
晚妆鲜,屧痕圆。
何事匆匆,又上菊花船。
市火风帘十万户,
人不见,水成烟。
在高空中,西风吹落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酒如泉水般涌流,让人心醉神迷。
忽然在佛堂边遇见了娇艳的红花,淡淡的粉色。
这景象就像一朵湿云倾斜着,扶不稳,映在竹栏之前。
老者我侧着帽子,兴致盎然。
傍晚的妆容鲜艳,脚印圆润。
为何匆匆忙忙,又登上了菊花船?
市集的火光透过风帘照耀着万家灯火,
却无人可见,水面如烟般模糊。
陈维崧(约1626年-约1680年),字云卿,号雪窗,晚号梅溪,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尤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感伤情怀,受到后人推崇。
《江城子》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色,反映了自己对时局的感慨与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城子》是一首富有情感和画面感的词,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之中。开篇的“西风脱叶响高天”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展现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接着将酒与狂欢的意象结合,营造出一种既欢快又略显疯狂的情绪。
“蓦遇娇红,澹粉佛堂边”则引入了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人在游览中对美丽花朵的邂逅,表现出一种惊喜和欢愉。接下来的“恰似湿云欹一朵,扶不定,竹栏前”,更是将这种美好升华,化为一种难以把握的瞬间,带有淡淡的惆怅感。
整首词通过对比与联想,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构建出一种既富有视觉冲击力又令人深思的意境。结尾处“市火风帘十万户,人不见,水成烟”,将喧闹的市集与寂静的水面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西风脱叶响高天。
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用“西风”与“脱叶”展现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酒如泉,发狂颠。
通过“酒如泉”的比喻,表现出酒的丰盈与心情的狂热,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放纵。
蓦遇娇红,澹粉佛堂边。
描述了在佛堂旁遇见美丽花朵的情景,突显了生活中的偶然美好,带有些许惊喜。
恰似湿云欹一朵,扶不定,竹栏前。
以“湿云”形象化花的形态,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无奈,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老夫侧帽兴翩然。
诗人自称“老夫”,表现出一种洒脱与从容,描写了自己在自然中陶醉的状态。
晚妆鲜,屧痕圆。
描述了晚上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与美好,强调生活的细腻与温暖。
何事匆匆,又上菊花船。
诗人自问为何如此匆忙,反映出对生活节奏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市火风帘十万户,
描绘了繁华的市集,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人不见,水成烟。
对比喧闹的市集与无人可见的水面,传递出一种孤独感和对纷扰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生活的瞬息万变,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又透出淡淡的忧伤,反映出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酒如泉”说明了什么?
A. 酒的稀少
B. 酒的丰盈
C. 酒的苦涩
D. 酒的淡薄
诗的最后一句“水成烟”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D. 安宁
《如梦令》(李清照):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和对往昔的追忆。
《水调歌头》(苏轼):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陈维崧的作品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更为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