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4:37
江城子·修行还悟宿根深
作者: 尹志平 〔元代〕
修行还悟宿根深。得知音。便明心。
十二时中,外境不能侵。
保命全真无别用,好容易,不难寻。
一时勘破古通今。信闲吟。玩遥岑。
海角天涯,都是好丛林。
继祖承宗行教化,享天爵,受人钦。
修行到最后悟到根深蒂固的道理。能够得到知音,便能明白内心的真实。
在一整天的时间里,外界的事物无法侵扰我的内心。
保持生命的真理没有其他的用处,这其实很轻松,并不难以寻求。
在某个时刻彻底看透古今的道理,自然流露出悠闲的吟唱,陶醉在遥远的山岑中。
无论身处海角天涯,都是一片修行的丛林。
继承祖宗的教导,传播教化,享受天上赐予的荣誉,受到人们的尊敬。
作者介绍: 尹志平,元代诗人,擅长抒情与哲理,常以修行和内心觉悟为主题,诗风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文人多以修行自励,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真理。诗中反映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对内心的探求与对外界的超然态度。
《江城子·修行还悟宿根深》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修行的深刻思考与领悟。开篇便以“修行还悟宿根深”引入,强调修行的重要性及其深远的意义,暗示修行者通过不断的内观与反思,能逐渐领悟到生命的本质与内心的宁静。
“得知音,便明心”一句,点明了知音的珍贵,能够与之共鸣的人更能使修行者明白内心的真实状态。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联系以及知己的难能可贵。
接下来的“十二时中,外境不能侵”,则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稳定,外界的纷扰无法动摇内心的修行。这种超然的态度与境界,是修行者努力追求的目标。
整首词透过自然的意象,如“海角天涯”,表达了修行无处不在,无论身处何地,内心的修行和觉悟始终伴随。“继祖承宗行教化,享天爵,受人钦”则总结了修行所带来的尊重与荣誉,体现了修行者的责任与使命。
总之,诗中充满了对内心世界的探讨,对修行的思考,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它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修行者的心路历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修行来领悟生命的本质,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重要性。它鼓励人们通过自我探索与反思来达到内心的和谐与真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知音”指什么?
A. 朋友
B. 理解自己的人
C. 学习的老师
D. 亲人
“十二时中,外境不能侵”表达了什么?
A. 外界很吵
B. 内心的宁静
C. 时间的流逝
D. 生活的忙碌
诗人认为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明心见性
C. 追求名利
D. 寻找乐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为对《江城子·修行还悟宿根深》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