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余处恭少师左相郇公挽辞三首

《余处恭少师左相郇公挽辞三首》

时间: 2025-05-02 11:50:08

诗句

上圣临三极,维师正百工。

忠清两杨绾,诚一再温公。

衡狱摧天柱,明堂失栋隆。

初元得名相,不待卦非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0:08

原文展示:

余处恭少师左相郇公挽辞三首
杨万里

上圣临三极,维师正百工。
忠清两杨绾,诚一再温公。
衡狱摧天柱,明堂失栋隆。
初元得名相,不待卦非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郇公的怀念与哀悼。上天降临到三极之地,师者的正直与工匠的精湛技艺并存。忠诚与清白,如同杨绾一般,诚实如同温公再现。衡狱法庭如同天柱被摧毁,明堂失去了重要的支柱。初元年间,他获得了相国的名号,这并不需要依赖卦象的解释。

注释:

  • 上圣:指的是上天或上位者。
  • 三极:古代中国对极地的称谓,象征至高无上的地位。
  • :指老师、师长。
  • 百工:指各种技艺和工匠。
  • 忠清:忠诚与清白。
  • 杨绾:指唐代诗人杨绾,以忠诚著称。
  • 温公:指温公(温庭筠),以诚实著称。
  • 衡狱:法庭。
  • 天柱:指支撑天地的柱子,象征重要的支撑。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场所,象征政权的中心。
  • :指相国。
  • :指周易中的卦象,用于占卜。
  • :象征力量与威严,指熊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诗风清新自然,工于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的关怀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挽辞诗是为怀念郇公而作。郇公在当时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因其忠诚与清白,受到许多人的敬仰。杨万里作为后辈,写此诗以表达对他的哀悼和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郇公的回忆,展现了对忠诚与清白的推崇。开篇提到“上圣临三极”,不仅引入了神圣的意象,也暗示了郇公的高尚品德和地位。接着提到“维师正百工”,表明郇公在职务上对工匠和技术的重视,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诗中“忠清两杨绾,诚一再温公”将郇公与历史上的忠臣进行对比,增强了他品德的崇高性。而后一句“衡狱摧天柱,明堂失栋隆”,则暗示了他的去世对社会的影响,如同法庭与政权的支柱被摧毁,给人一种惋惜与哀痛的感觉。最后通过“初元得名相”,强调了郇公的成就与地位,体现了他在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影响。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感慨,语言凝练而富有寓意,展现了杨万里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圣临三极:指上天降临到至高的地位,强调了郇公的重要性。
  • 维师正百工:师者的正直与工匠的技术并存,表现出对工作与责任的尊重。
  • 忠清两杨绾:强调了郇公的忠诚与清白,和历史上的忠臣进行比较。
  • 诚一再温公:又引入温公,强调诚实的重要性。
  • 衡狱摧天柱:郇公的去世如同法庭的支柱被摧毁,象征社会秩序的混乱。
  • 明堂失栋隆:明堂失去了重要支柱,暗喻国家的失去与痛苦。
  • 初元得名相:郇公在初元年间获得相国地位,强调了他的成就。
  • 不待卦非熊:不依赖卦象来证明自己的地位,表现出自信与坚定。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天柱”与“栋隆”比喻郇公的地位与重要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夸大郇公去世对社会的影响,表达了对其的敬仰。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忠诚与清白的推崇,以及对逝者的深切怀念。通过对郇公生平的回顾,展现了他为国家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无限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上圣: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
  • 三极:象征着高位与尊崇。
  • 天柱:象征着支撑社会的力量与正义。
  • 明堂:象征着国家的中心与权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杨绾”代表什么样的品质? A. 忠诚与清白
    B. 富贵与权力
    C. 聪明与智慧
    D. 勇敢与无畏

  2. “衡狱摧天柱”中的“天柱”主要象征什么? A. 个人的命运
    B. 社会的支撑与正义
    C. 自然的力量
    D. 文化的传承

  3. 诗人对郇公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轻蔑
    B. 中立
    C. 尊敬与怀念
    D. 鄙视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杨万里的《余处恭少师左相郇公挽辞三首》更具社会责任感与历史厚重感,而李白的诗则更加个人化与抒情。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诗人个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全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城子(高平调) 菩萨蛮 醉眠亭 望江南(与龙靓·般涉调)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醉桃源(般涉调) 失题 庆同天(即怨王孙) 菩萨蛮·闻人语著仙卿字 相思儿令(中吕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受激辐射 食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流芳千古 見字旁的字 南船北车 邂逅不偶 先庚后庚 包含上的成语 玄字旁的字 五等 党同伐异 纂隆 息结尾的成语 肆阅 戈字旁的字 性结尾的成语 樗栎庸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