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1:52
村路烟欲暝,行人殊未稀。
借问往来者,营营皆有为。
乃知市朝客,趣务良可悲。
在村子的道路上,烟雾渐渐弥漫,天色也快要暗下来了。走在路上的行人却还不算稀少。我向来往的客人打听,发现他们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于是我才知道,原来那些进出市场的人,忙碌的样子实在让人感到可悲。
诗中提到的“市朝客”,反映了宋代经济繁荣的市井生活,市朝即市场和朝市,代表着商业繁忙的场景。司马光在此通过描绘行人的忙碌,表达了对人们在物质追求中迷失自我的感慨。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致力于政治改革和历史研究。其诗词风格清新流畅,富有哲理。
这首诗作于作者在鸡泽官舍期间,正值村庄的黄昏时分。诗人目睹了人们为生计而忙碌的情景,感受到社会的喧嚣与个人的孤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和聂之美鸡泽官舍诗七首·向城路》是一首描绘乡村黄昏景象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出村路的宁静与人们的忙碌形成鲜明对比。首句“村路烟欲暝”便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烟雾弥漫、天色渐暗,给人一种即将入夜的沉静感。而“行人殊未稀”则指向了人们在这个时刻依然忙于生计的状态,展现出一种生活的常态。
接下来的“借问往来者,营营皆有为”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比,诗人试图通过与来往行人的交流,揭示出他们忙碌的背后是对生活的追求与无奈。最后一句“乃知市朝客,趣务良可悲”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这种忙碌状态的无奈和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悲哀。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细腻观察,也蕴含了对人们在物质追求中迷失自我的深刻反思。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诗人引发了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彰显了其作品的哲理深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人们在生活中忙碌的状态,反映出对物质追求与精神世界之间的矛盾。诗人在描绘乡村宁静的同时,也表达出对这种繁忙生活的无奈与悲哀,提出了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司马光和杜甫在对社会的关注和个体的孤独感上有相似之处,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安宁,形成鲜明的对比。